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是怎样的?

作者:浮生发布时间:2023-02-23浏览:465


    1934—1940年拉萨罗·卡德纳斯(Làzaro Càrdenas,1895—1970)在墨西哥执政时期的资产阶级改革,是20世纪30年代拉丁美洲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这是一场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变革,通过土地改革、国有化运动以及对封建独裁制度的打击,使墨西哥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它不但对墨西哥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第三世界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的前提与准备 墨西哥自19世纪20年代建国以后,便开始了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的过程。随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也就是到了波菲里奥·迪亚斯统治时期(1877—1880,1884—1911),这一过程给墨西哥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已达顶点。       这个半殖民地国家,被比作“外国人的亲娘,墨西哥人的后娘”。这个时期的墨西哥,1%的人口占有97%的土地,而96%的人口仅占1%的土地。

迪亚斯长达30余年的独裁统治,使帝国主义与墨西哥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空前尖锐。 1910—1917年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总代表迪亚斯反动政府。社会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集中反映在新政权的构成上。

民族资产阶级虽因先天不足而未能解决所有制问题,但却利用广大工农的力量,使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建立了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资本家—地主联合专政。墨西哥人民的三项要求———“土地与自由”、“墨西哥人的墨西哥”和“有效选举,不得连任”,作为革命的重要成果,写进了1917年宪法。新宪法虽未立即完全付诸实施,但它却标志着墨西哥历史发展的新方向。

     这场革命中断了半殖民地化和半封建化的进程。 革命胜利后,墨西哥开始了两个过渡:由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由半殖民地向主权国家的过渡。过渡时期(1917—1934)阶级矛盾的特点是:封建势力仍在农村占主导地位;而在城市和北部乡村,资本主义已占优势,所以就全国经济而言,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保持着力量上的均势。

民族矛盾的特点则是:帝国主义凭借租让制,仍操纵着墨西哥的经济命脉,但外国侵略军在墨西哥国土上为所欲为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与此同时,在政治体制上,贝努斯蒂亚诺·卡兰萨(1915—1920)、阿尔瓦罗·奥夫雷贡(1920—1924)、普卢塔乔·埃里亚斯·卡列斯(1924—1928)等任总统期间,仍进行着军事独裁统治,谁也无法打破“不得连任”的规矩。这个新政权虽带有妥协性、软弱性,却推行了一系列维护新秩序的措施,导致政府统治基础的逐渐扩大,国家资本主义的初步建立,城乡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全国中央集权的巩固强化。随着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到30年代初,解决土地所有制问题的客观历史前提已经具备。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