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3-08浏览:454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虞舜时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神灵,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习俗有贴年红(美好期盼)、吃年夜饭(阖家团聚)、压岁钱(压祟驱邪)、吃饺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放爆竹(“迎神”)、扫尘(不好的事情统统扫出门)、拜年(压住邪祟)、守岁(“熬年”)、吃饺子(相交)等等。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来,其起源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人文与自然文化内涵。自西汉以来,人们就有过春节的习俗。传统名称分别有新春、新岁、新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过春节前,背井离乡的人们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都会相互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1、贴年红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2、吃年夜饭

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3、压岁钱

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4、吃饺子

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5、放爆竹

中国人有在春节燃放鞭炮的习俗。鞭炮也叫爆竹,爆竹声中除旧岁。除夕夜里人们用爆竹声辞旧岁迎新春,大年初一人们一开门便燃放爆竹,叫做“开门爆竹”。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燃放爆竹的时间已不限于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开始,子夜零时达到高潮,俗称“迎神”。这时,无论贫贵贱均要放爆竹。

6、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扫尘的意义在于要把过去不好的事情统统扫出门,希望来年的生活过得更加的美好。

7、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8、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9、吃饺子

寓意是旧的一年与新的一年相交,为交子,后来演变成饺子。

春节的节日饮食

典型代表为饺子,古称“角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

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