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作品风格特点
作者:小兔兔发布时间:2023-03-08浏览:456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就读于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1943年开始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入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自我于其中,蕴浓厚个人情趣
就像他的老师沈从文教给他写小说要贴着人物来写一样,在讲求“真”的散文这一文体中,他更是紧贴着文中的人、物、景、事的,融自我于其中。无论是记人类、游记类、随笔类、还是小品类散文,他都是通过“我”的情感浸润的,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二.于俗世描摹中显不动声色的幽默
汪曾祺的幽默读起来平淡之极,却能让你在瞬间与作者对视,莞尔一笑。他对幽默的见解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噗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汪曾祺的幽默是善意的微笑,无关其他什么影射、批判,他在散文中常夹杂不动声色的幽默,这使得他在说古考据中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慈眉善目的娓娓道来,时不时以幽默来调剂。
三.文言与现代白话于一炉的独特语言
李陀在《道不自器,舆之圆方》中这样评价汪曾祺的语言:“把白话‘白’到了家,然后又能把充满文人雅气的文言因素融化其中,使二者在强烈的张力中达到和谐……”(《重读大师——激情的归途》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355页 1999年第一次版)这足以概括汪曾祺的语言特色,他在语言上也显示出了俗趣和雅化结合。
相关推荐
- 家里怎么搭窝养蚂蚱 蚂蚱的养殖棚怎么建造
- 如何判断黑松移植活了
- 火锅的起源?
- 支付宝里能不能看到访客记录?
- 支付宝商家二维码收款怎么弄
- 青岛叉车证怎么考在那里报名、多少钱啊?
- 青岛现代叉车怎么样
- 汽车水温过高还能开吗?
- 白皮松栽了两年后树针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因?
- 请问下面这是什么意思?求解。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 请问摇臂钻床的摇臂是怎么样锁紧的
- 我是做绿化的,我种的白皮松不知什么原因树皮由根部开始干,而且脱落.请知道的朋友告诉一下谢谢
- 汽车水温高还能开吗?怎么处理
- nn是什么车牌
- 电饭锅煮粥,打算煮三人份的粥要多少冷饭和水?
- 蚂蚱怎么养
- 中国电信老人机的初始密码是什么
- 烟酰胺和玻尿酸可以一起用吗
- 摇臂钻床立柱夹紧的工作原理
- 中捷摇臂液压z3050钻床立柱锁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