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孔子的七岁之师这个故事讲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3-02-17浏览:456


在《战国策·秦册》中有这样的记载:“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三字经》说:“昔仲尼,师项橐。”孔子一生传道授业解惑,被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然而,他也曾拜一名七岁小儿项橐为师,这是为什么?

在敦煌考古发现的《孔子项橐相问》记载了孔子拜师项橐的故事。项橐是春秋时鲁国神童。一次孔子在率诸弟子御车出游时,被在路边玩泥土的项橐挡住了道。孔子问他为何不避车,项橐指着自己用泥土堆起的“城墙”答道:“只闻车避城,岂闻城避车?”孔子只得绕“城”而过,但觉得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决定考考他。

“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水无鱼?何山无石?……”

“萤火无烟。井水无鱼。土山无石……”

孔子提了一连串问题,涉及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项橐对答如流。

“鹅鸭何以能浮?鸿雁何以能鸣?松柏何以冬青?天上零零有几星?地下碌碌有几屋?……”轮到项橐,他的发问让孔子一时无言以对,连赞“后生可畏”,遂拜其为师。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