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爸爸的不愿意关心孩子教育
作者:烟栀发布时间:2023-03-07浏览:462
经常看到很多妈妈抱怨,我老公对我挺好,但是不喜欢管孩子,有了
宝宝
平时还经常出去玩,好像觉得孩子就该妈妈一个人带似的,老公不带孩子,不抱孩子,导致孩子认生,一抱就哭我也遇到过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也曾经疑惑,难道新爸爸不喜欢孩子么?为什么不愿意带孩子?
我们一步一步分析吧:
首先,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这个毋庸置疑,即便是男女平等的口号喊得再响,终归也是虚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许多人脑中根深蒂固,我这里并不是批判这种思想,而是很多男人,他们见惯了父辈男人负责赚钱,女人在家生孩子带孩子,所以形成了这种思维定势,他们从骨子里就认为,孩子应该女人来带,不管是婆婆还是老婆,而男人,不需要带孩子。
其次,从怀孕谈起,怀孕十个月,胎儿在母亲肚子里与母亲血脉相连的这种感情,父亲无法切身体会,除了部分非常喜欢小朋友的,大部分男人都是在出生后才开始认识这个孩子,跟母亲相比,相处的时间少了十个月,所以感情来得慢一点是必然的。
再者,新生儿出世后,软软的,小小的,那么脆弱,毛手毛脚的新手爸爸们小心翼翼地抱着他,生怕把他的小手小脚弄坏了,一瞬间,好像无所不能的坚强的擎天柱捧着一块摇摇晃晃的豆腐,这种手足无措的感觉让他觉得畏惧,恐慌。
另外,有时候他按照指示和要求换了尿不湿或者拍了奶嗝,由于姿势并不是很到位,或者效果不好,婆婆妈妈老婆就会念叨,潜意识里,他并不希望自己的懦弱的一面表现出来,所以,他选择了逃避。
再者,每个男人其实内心里都是一个大婴儿,怀孕时,老婆除了照顾他,胎儿并没有花费她太多时间,而生完后,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这个新生儿身上,老婆疲于照顾孩子,也没心思理会这个失宠的大婴儿,他会吃醋,也会失落,这是大家很少听过的父亲的产后忧郁症。
还有,依赖心理太重,有妈妈,有婆婆,有外婆,一堆人围着宝宝,哪里还需要父亲陪着呢?而且怀孕的时候都被压抑着不能出去玩得照顾老婆,现在终于生了,就更是可以自己一个人好好的玩一下了,怀念一下逝去的青春,享受一下单身的感觉,反正有人会带好孩子,又不用他操心。
最后,宝宝的一天天长大,他参与的少,感情培养的慢,面对一天一个样的孩子,他觉得陌生,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所以就更不想花时间和精力去带孩子了。
这当然只是我分析的心理,至于准不准,得看个人,孩子毕竟是两个人爱情的结晶,缺少任何一方都是失衡的,而且妈妈成天在家带孩子,压力大无法宣泄又没有人帮忙,很容易吵架导致感情损伤,所以应该鼓励爸爸们参与孩子的成长中。怎么做呢,个人有以下浅见:
1.跟他灌输父亲带孩子的优点和好处,鼓励他带孩子,只要做了,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肯定,然后再委婉的指出如何可以做得更好,这样,他既跟孩子培养了感情,又获得了家庭成员的认可,心理也会得到满足。另外,多让他跟孩子互动,教他怎么陪孩子玩,从最基础的拿玩具逗孩子开始,孩子是越带越爱的,带出感情了,他就慢慢喜欢带了。
2.按老公上下班时间安排好宝宝的作息,尽量让他看到孩子乖巧可爱的一面,而不是哭哭闹闹的一面,就好比谈朋友,一见面哭哭啼啼的对象跟一见面笑嘻嘻的对象,谁喜欢呢?慢慢让他接触,慢慢培养感情。
3.如果是跟公公婆婆或者爸爸妈妈一起带孩子,一定要跟他强调,孩子最需要的一定是父母的爱,多陪伴,多相处,孩子有了足够的安全感,才能更好的生
长发
育。而不是一味把孩子扔给妈妈和长辈照顾,自己当甩手掌柜。
4.周末休息一家三口多出去游玩,经常在家带孩子,大家都会有些抑郁,走出家门,一起亲密
旅行
,既培养感情,又舒缓心情。
5.坚持每隔几天拍一张宝宝照片或视频发给爸爸,平时多跟他讲讲宝宝可爱的样子,也多在宝宝面前跟他讲爸爸的事情,弥补他上班无法见到宝宝的时间缺失。
6.不要分房分床,很多妈妈为了体谅爸爸们上班,怕孩子夜醒吵到老公,便分房分床让老公能睡好觉去上班,可是,中国有句古话,床头吵架床尾合,夫妻俩的感情再好,如果缺少交流,也会慢慢的磨少了,而且分房后一旦吵架,很难和好,连续冷战离不利于夫妻感情,也不利于家庭和睦,与其分房分床,不如把宝宝的生物钟调好减少夜醒,这样自己也能睡好,还能够跟老公多点交流,何乐而不为呢?
7.不要因为孩子的到来忽略了老公,要知道,孩子终归会长大成人,夫妻才是最重要的亲人,在照料孩子之余,也一定要多多跟老公沟通,交流,关心他,避免夫妻关系失衡。
在你们的家庭中,是不是一直都只有你这个女主人在操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的爸爸去哪里了?为什么他不愿意多关心教育孩子,而是把所有压力和问题都推到你的身上?
16岁的初中女生小艳,因冷漠叛逆被送至了封闭训练的特训学校。
在与学校的心理老师对话时失声痛哭:“我好想爸爸!我好想知道爸爸去哪儿了?”
原来小艳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母亲平时对她溺爱,有时也成为独居母亲情绪的对象。
久而久之,小艳便形成了冷漠叛逆的性格,终因早恋逃学被无奈的母亲送到了特训学校。
从我接触到这么多来咨询求助的家庭来看,现代家庭孩子的诸多问题,大部分原因是父爱缺失。
爸爸去哪儿了?80%的父亲听后沉默了。
我这里有两组数据:
某中学初二一个班45名同学中,父亲全年在外打工的有25名;而另外20名父亲平均每天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半小时,很多成为“伪双亲”家庭。
来智择优平台咨询子女教育问题的家长,其中母亲占了80%。
得知这两组数据,我们不禁也要像孩子一样问:爸爸去哪儿了?真的有比陪伴关爱孩子还重要的事去做?
父亲长期不在身边,让孩子缺失父爱,也让孩子性格中缺少了一种坚强、忍让与毅力。
遇事脆弱、易冲动、易放弃,久而久之个性变异,冷漠叛逆的性格就此形成。
爸爸去哪儿了?找回爸爸就就找回了孩子的性格拼图。
给父亲们的两个建议:
1、在家的父亲们放下应酬,放下手机,一天至少陪伴孩子1小时,补回以前缺失的父爱。
陪他看看电视,静静地看他做做作业,与他聚划算下学校发生的事。
2、在外的父亲记得每晚拿起你的电话,让你的孩子感受到你无时不在关心TA,把因距离而导致缺失的陪伴补回来。
家庭教育不止是如何教育好孩子,更多的是父母要意识到自己在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如果你作为孩子的父亲一直都不关心孩子的一切,请你从现在还是把孩子放在心上。问问自己,是工作重要还是孩子重要?抚养教育孩子是妻子一个人的义务吗?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