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的发展历程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2-12浏览:463
19世纪末,菲亚特成立。在这个充满创新的历史阶段,菲亚特的诞生,就注定着它成为世界工业领袖之一。
1900年,菲亚特的第一家工厂正式落成,年产能达到24台。 1902年,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成为菲亚特的常务董事。1903年,菲亚特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开始生产第一款货车。1906年,菲亚特的年销售额达到800万里拉,其中出口销售额600万。新增车型有8HP、10HP、12HP、24HP、60HP、100HP和130HP。此外,菲亚特还开始生产用于卡车、巴士、有轨电车以及船舶等领域的发动机。1908年,菲亚特开始制造航空发动机。
其第一款产品是50hp SA 8/75,融入了菲亚特在汽车运动方面的经验。19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科技仍在高速发展,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工业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得军队成了工业的主要服务对象。1910年,6款菲亚特新车型诞生,分别是12-15HP、15-20HP、20-30HP、30-45HP、Type5以及Type
6.�
1912年到1914年,菲亚特车型赢得了一系列国际赛事的桂冠,如美国大奖赛、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英里赛、以及哥德堡-斯德哥尔摩冬季杯赛等。此外,菲亚特的首款小排量量产车Zero诞生。1914年,菲亚特为军用18BL卡车生产了近2万个零件。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菲亚特还生产了各类军用航空发动机。 1915到1917年间,菲亚特开始建造当时欧洲最大的汽车工厂——林格托工厂(Lingotto),此外,菲亚特集团开始进军钢铁和铁路行业。1919年,一战过后,菲亚特随即推出几款新车型,包括501“economy”、50
5.510以及首款拖拉机:70
2.�战后的意大利面临着政治局势紧张、社会冲突等问题,这对于公司的正常运营是一段艰难的时光,需对成本管理进行严格把控。
1923年危机结束,林格托工厂(Lingotto)正式落成,并且成为了菲亚特的象征,这预示着菲亚特在未来与工业化生产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林格托工厂(Lingotto)引进了流水线和新的生产方式。1920年,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成为菲亚特的董事局主席。1922年,菲亚特的首款民航飞机AL biplane进行了首次试飞。
同年,菲亚特建造了GrandiMotori工厂,专门生产船舶发动机。1921年到1929年,菲亚特生产了众多车型,包括SuperFiat、519(6气缸豪华车型)、509以及50
3.�1927年,菲亚特生产了520的驾驶室左置版本,。1928年,世界首款量产车装配铝合金汽缸盖车型问世。
1929年,菲亚特推出了经济车型514和拥有优雅外观的52
5.�同年,厢式货车1014发布,拥有6个车轮,双变速器,铰接式底盘,越野性能非常强大。19世纪30年代早期对于菲亚特而言,是巩固生产基地和实现海外发展的时期,菲亚特从意大利来到了法国、西班牙、波兰和苏联等国家。
1930年,菲亚特生产了世界上第一辆轨道车Littorina。1932年,菲亚特发布700C拖拉机。1930年到1935年,菲亚特发布了15款车型,其中几款成为了汽车史上的里程碑车型,包括广受欢迎的508 Balilla、豪华的51
8.527 Ardita、拥有空气动力学设计的1500、经济车型500 Topolino和1100 “Musone”。
1934年,Francesco Agello驾驶了一架搭载菲亚特AS6发动机的Macchi-Castoldi M.C.72螺旋桨水上飞机创造了709.209千米/小时的速度记录,至今未被打破。1935年,推出菲亚特的1500型车,把实验成果推向了市场。除了它先进的生产线外,这款车还拥有6缸,独立的前轮悬挂和管形底盘。 1937年,菲亚特动工建设Mirafiori工厂,并于两年后完工,将最先进的工作方式引进到意大利。
二战时期,菲亚特大幅降低轿车产能,将大量产能转移至军工业,开始生产装甲车、飞机、船舶发动机等,其中卡车的产量较战前增长了4倍。1940年,菲亚特016达到了高于160千米/小时的时速,打破了当时柴油汽车的速度记录。1942年,菲亚特推出了轮式拖拉机700D,和重型柴油履带车50。
为了避免被德军征用,菲亚特把50隐藏在地下,直到战争结束前夕,才将其公诸于世,并开始量产。1945年12月16日,参议院乔瓦尼·阿涅利(Giovanni Agnelli)去世,维托里奥·瓦莱塔(Vittorio Valletta)接任菲亚特集团董事长。同年,集团恢复了大规模生产,推出了众多车型,包括500B berlinetta、500B estate、新版1100、1500和1100S跑车。此外,菲亚特集团还生产了卡车、巴士、大功率拖拉机、火车车厢、飞机和大型船舶发动机。
1949年,菲亚特集团员工数量达到了7.1万人,并重新开始盈利。19世纪50年代,意大利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工业作为主要推动因素之一,有着惊人的增长速度:从1949年每96个意大利人拥有一辆汽车,到1958年每28人拥有一辆,再到1963年每11人拥有一辆。
在这十余年间,菲亚特集团的员工人数达到了8.5万人,汽车产量增长则超过6倍。1951年,由菲亚特生产的发动机驱动的轮船GiulioCesare开始在跨大西洋航线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