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罐坟”究竟有多残忍你知道吗?
作者:小兔兔发布时间:2023-02-28浏览:460
我们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时光不停地流传中,我们的民族也诞生了许多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被人们所认同,被人们所信赖。在我们生活的这片浩瀚的土地上,生长着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文化的人。尽管大家的习俗都是不一样的,但很多习俗都是值得尊重的。
习俗有好有坏,好的习俗能够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坏的习俗只能够阻碍社会的发展,阻碍我们国家的发展。在历史上,出现了大量的民间习俗。这些习俗有些是值得我们传承下来的,有些确实早应该废除的。好的民间习俗不常见,坏的民间习俗在我们的历史上却存在了很多。在很多时候,有些民间习俗都是残忍的,令人生厌的。它们罔顾了人的价值,不把人的生命当成一回事。
瓦罐坟是怎样一种习俗
相传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民间习俗。这个民间习俗就是瓦罐坟,这个习俗非常残忍,跟我们古代的传统美德即孝道相斥,它主要传递着一种弃老的思想。它违背了当时古代的正统思想,违背了“百善孝为先”的儒道思想。但是值得所有人注意的是,这个民间习俗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上的正史都没有瓦罐坟的相关记载,只有野史和民间传说中记载过相关事例。但这不禁也让人好奇,“瓦罐坟”到底有多残忍?
瓦罐坟是一个极其违背人性的习俗。顾名思义,瓦罐坟就是当老人年纪较大时,子女把家中老人送入坟墓,让老人在坟坑里居住。然后子孙每一天都来送饭,每送一餐加一砖。等到砖加到365块后,就会把坟给掩埋住,老人就会活活地被饿死在坟墓里。要是如今发生这种事情,那么子女是将要接受法律惩处的。但是因为古代法律的不完善,就算古代发生了这种事,可能这样的子女也不会被惩戒。
不过如今很多人都不认为这个习俗真实存在过,因为这个习俗传播的思想与我们古代的孝道思想是相斥的。在古代,人们对孝道是很看重的,文人志士们也写过很多的诗句来弘扬孝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几乎没人相信,在古代会发生弃老的事。而且在古代的历史文献上,也出现过很多高龄的老人,甚至也有超过了100岁的老人。所以如果真的有弃老事件发生,真的存在瓦罐坟,历史上又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高龄老人呢?不过凭这一点还是不能证明历史上没出现过瓦罐坟。
不管瓦罐坟这个习俗存不存在,人们对于这个习俗都是抱着批评的态度的。也有许多电影电视剧以瓦罐坟为题材,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弃老电影。当人们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不得不说大家内心都是厌恶的,没有人会赞同这种行为。
瓦罐坟习俗的产生
但是人们也很好奇,这种残忍恶毒的习俗为什么会产生呢?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这种习俗才会被野史记载呢?据专家分析,古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习俗,是因为存在以下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生产力的落后,古代的科技不先进,农耕用具也不先进。人们只能使用最原始的工具进行耕种,这需要耗费人们的很多力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只有年轻人们才能够完全地进行耕种获得粮食。并且在古代,人都是群居动物。人们往往以村落为单位生存,在一个村庄里生存,自然就需要一个领导者。追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一个村庄的领袖往往都是年轻人。
而且古代虽然讲究孝道,但是在古代的偏远地区,还是有很多地区并不遵循儒家思想。所以在很多愚昧的地方,人们为了降低自己的生存压力,都会放弃自己村落的老年人,去吸纳更多的年轻人,以此让自己的村落强大。但是直接抛弃老年人可能不太好,所以古代民间就有了这么一个残忍的习俗——瓦罐坟。
另一个原因是人们的迷信,当时有很多人这样认为。如果家中的老人长久不死,家中的儿孙就会早逝,或者家中的儿孙活不了多久。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老人之所以能够活这么久,完全是因为他们夺了子孙的寿命。所以为了防止自己的子孙早逝,很多人都会把老人带到山中,给他们修建瓦罐坟,让他们在瓦罐坟里自生自灭。人们也猜测,瓦罐坟这类习俗可能出现在秦朝。因为秦朝有一段时间,百姓生产力很低,劳动力也不强。老年人很大可能成为国家的负担,所以为了减轻负担,就有了瓦罐坟习俗的产生。
并且在近代的时候,考古学家就在四川和陕西交界的汉水流域的中流,发现了许多“寄死窑”的存在。这些洞窟仅仅能够生存一两个人,并且每一个洞窟里的样子都像是野史里记载的瓦罐坟。所以很多人都猜测,“寄死窑”就是瓦罐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