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中国梦毛概3000字论文

作者:浮生发布时间:2023-02-01浏览:456


中国梦的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融合人民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所有愿望。

中国梦承载历史、昭示未来,是关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未来规划。任何梦想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应该在把握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迎接挑战中,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关键字:中国梦;机遇挑战 作者简介:杨康贤,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195-02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梦想。

”“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时对中国梦内容的深情阐述,凝聚了100多年来全体中华儿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个各方面的不懈奋斗和追求,既承载历史,又昭示未来。随着对中国梦宣传的深入,实现中国梦成为了广大人民的共识。但是,任何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向着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前进。


一.实现中国梦面临的历史机遇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以来失败来自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因此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就开始踏上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征程,但是,梦想的实现必然是一个艰苦卓绝、曲折的过程。因此,在追梦的过程中,无数的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为实现这一梦想做出了牺牲,用鲜血和生命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科技实力的增强都预示着民族的复兴不再遥不可及。不管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实现中国梦我们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是在综合国力的诸要素当中,经济力依然是一个重要内容和要素。近代中国,正因为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与其他国家,才在帝国主义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变成一个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一个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只会会挨打、贫穷只会受人欺负。因此,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创造物质财富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军事和科技实力也在不断增强,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目前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着结构性调整,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以从过去的美国驱动转化为中美双核驱动。世界经济区域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亚太地区逐渐成为经济中心。国际上,世界各国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更加重视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拓展了空间和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实现中国梦造就了共同的价值导向,筑牢了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根基。 从国际和国内环境来看,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变革。从国际上看,20世纪上半叶国家之间的竞争的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竞争,20世纪下半叶是科技实力的竞争,21世纪则主要表现在文化上的竞争。

为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国与国之间在软实力尤其是价值观领域的竞争更趋激烈。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也开始通过价值观外交干扰我们的发展步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域和程度的加深,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西方价值观念我我国的价值观形成的强烈冲击。这就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在全体中华民族儿女中形成共识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价值观的挑战和在冲击。

从国内来看,我们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动的新形势下,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各种价值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达成社会共识和实现政治引导的难度不断加大。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为了保证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不仅需要执政党加强顶层的制度设计,更需要统一的价值观念来凝聚共识,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形成主导,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三个倡导”的提出有利于全社会、全国人民形成共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坚持“三个倡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理论,确定发展的路径、制定相关的制度。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成果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伟大的道路、伟大的理论都来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检验,在历史的风尘中,当其他国家深陷金融危机的泥淖无法自拔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散发着迷人的光辉,正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带领着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在金融危机中首先实现了经济的回暖,由此中国道路也受到了世界的重视;正是中国道路以其为中华民族赢得独立自主、民主富强、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以尊重和保障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广泛拥护;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正是主张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实现和平发展,号召全世界人民为建设一个和谐世界努力而受到世界进步力量的尊重。

这一切,为实现中国梦积聚了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二.实现中国梦面临的挑战 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条件,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国际上的挑战,都不容忽视。 (一)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一直在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国内陆和沿海地区、城乡之间和行业之前的收入差距有进一步扩大化的趋势。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这些问题的存在构成了实现中国梦的经济屏障;此外,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社会风险在不断的增加;这些情况与人民的期待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妥善的解决好这些问题,可能发展为实现中国梦的制约因素。 (二)在日益紧密的国际化竞争中,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力有待增强 在日益紧密的国际化竞争中,由于中国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不足,产品在国家上的竞争力不强,在长时间以来一直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出口的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产品、高科技核心技术掌握得不够,在国际竞争中往往受制于人;文化产品、文化类型比较丰富,但是真正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能深入人心的文化产品确寥寥无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文化的传播和融合能力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和平与发展虽然成为了时代主题,但是局部的动荡、局部的冲突依然存在。

面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经常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挑恤中国,同时我们与一些国家还存在领土的争端,因此提高军事实力是非常必要的。较以往相比,中国总体的军事实力、武器装备、作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军事力量的整体实战能力、军备和军费投资、武。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