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封邑和封地的区别

作者:小兔兔发布时间:2022-06-05浏览:478


  封邑一般指一座城,以前的城很小,比现在一般镇都小,所属的人口数量不同,通常只有几百户人口。封地一般是包括城和那一片的农田土地,土地所有者具有这块土地,税收,征兵等权利。简单来说,封地就是“归你管的地区”。古时王侯和公主都可能有封地。

  男人有了封地,可以去那里当土皇帝,不但可以收税、加税减税,还可以制定法律、任免官员,完全就是国中之国,所以汉朝的藩王会那么难搞,皇帝会那么积极削藩。

  封地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也恰恰是春秋战国、七国之乱等混乱,让很多帝王发现分封不是个好主意,权力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之后就有了对分封的改良:把某地在形式上赐给某人作封地,但只享受这块地上的人民上缴的赋税,不实际管理,没有统治权。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