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中国古建筑中格扇门由哪些部分组成?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3-02-21浏览:460


格扇门在宫殿庙宇里用得很多。做法是先用方木做出格扇的四框,立框为边挺,横框为抹头。抹头和边挺的长度比例大约是1∶3或1∶4。一扇格扇上下通常分做两段,上段叫格心,下段叫裙板。如果格扇很高,裙板上下可再加绦环板。

1.格心:是格扇上透明的部分。格心在边挺抹头之内另加仔边,仔边之内用细棂条拼斗成各种三交六椀、双交四椀等菱花图案。为了透明又能防尘,古代常用糊纸办法,明代用楮树皮造的棂纱纸,为广信郡产品,专为宫廷糊用。清代造纸部门为满足糊窗户、糊墙大量用纸要求,特制一种宽六尺、长一丈二尺的纸,俗称“丈二匹”,质量洁白柔润,纸上且可绘画。除了糊纸,还有夹纱做法,用于内部,分隔前后,有雅洁的感觉。

2.裙板:全部用木板锒严,有时可做些雕花。

边挺与上下抹头相接处,在较华丽建筑中,多用角叶钉上,以防扇角松脱或者歪斜。边挺与中间抹头相接处则用看叶、带钩花纽头圈子,也起加固作用。格扇门每间可做四扇、六扇或八扇。一般的内开,在大边上下要做出转轴分别与槛框上的连楹,栓斗交待,以便开关。

帘架是一种辅助的门框,安在格扇门外方。两边边挺与格扇同高,下部是门洞上部用抹头二根,中有仔边、棂子称帘架心,其下即挂帘子,供夏日防蝇的需要,冬天还可装风门,以防冷风侵袭室内。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