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诗经国风的经典名篇(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诗歌)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2-06-25浏览:545


众所周知,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就是指《国风》,它是地方乐调的意思。《诗经·国风》总共收录了160篇诗歌,它主要讲述了哪些地方的事情?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国风》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诗经女孩带你一起来看。

一、《国风》简介

《国风》最早叫“邦风”,(根据上博简《孔子诗论》记载),后来在西汉时避刘邦讳而改名,沿袭至今。无论是叫做“邦”还是“国”,这里都是表达地域的诗篇。

国风包括15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分别是:《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计160篇诗歌。

除了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国风里收集的是各个地区的风俗民歌,遣词造句十分精炼简洁,以短小且重复的手法来赞叹爱情和劳动,怨叹受到的不公与欺凌。作品大多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对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揭露,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二、《国风》的地点

那么,15个地区的国风大多数都分布在哪里呢?讲述了哪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呢?我们看地图:

这里要说一下周天子为了统治分封诸侯,周初分封了七十一国,姬姓之国共有五十三个,占了其中的绝大部分。《国风》分布的地区,也分王朝属地和诸侯邦国。

先说王朝属地,“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国,“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国,以河南陕县为分界线,其东为“周南”,大体上是从洛阳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汉一带;其西为“召南”,大体上是今陕西南部到湖北西北部地区。还有“豳”地,为今陕西中部及西北部地区。

再说诸侯邦国,“邶”、“鄘”、“卫”、“王”、“郑”、“桧”、“陈”为今河南北部、西部、中部及东南地区,“齐”、“曹”为今山东东北部及西部地区,“魏”、“唐”为今山西南部及中部地区。“秦” 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所以可以看出,“十五国风”所涉及的地域广阔,以黄河中下游为中心,西起陕甘(秦风),东到大海(齐风),北至今河北(邶风),南达江汉(周南、召南),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文学,涵盖空间如此辽阔,在世界文学范围内都非常罕见。

三、《国风》的内容

《国风》160篇诗歌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其主要内容包含以下4个方面:

1、对底层劳动人民的赞颂和讴歌。这一部分很好理解,例如《周南·芣苢》是女子高高兴兴边采边唱的诗歌;《魏风·十亩之间》唱出了采桑姑娘在劳动中的欢乐和劳动后愉悦的心情;《豳风·七月》描写了劳动人民按照节气男耕女织的艰辛生活。

2、对统治阶级的愤恨和不满。这一部分最典型的例如《豳风·鸱鸮》,写了母鸟所受恶鸮的欺凌而丧子破巢的遭遇,表达了在艰辛生存中面对不能把握自身命运的深深恐惧,正是下层人民悲惨情状的形象写照。而《魏风·硕鼠》表达了农民阶级对于统治者不断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和愤怒。《鄘风·相鼠》则对统治者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3、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不幸婚姻的控诉。这160篇里大概有一半都是写爱情和婚姻。例如《周南·关雎》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大胆、率真地表露对一位美丽姑娘的相思之情。《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表达了对于婚姻的美好期盼;《卫风•氓》则表达了女人被丈夫抛弃并丢出家门的婚姻悲剧。

4、表达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秦风·无衣》反映战士们在国难当头为保卫家园,慷慨从军,团结御侮,同仇敌忾的豪情;《鄘风·载驰》表达了许穆夫人为拯救祖国于危亡之中而奔走的崇高爱国精神。

四、《国风》的意义

那么,占了《诗经》一多半诗歌的国风在《诗经》里到底有何意义呢?学者说法都不一样, 诗经女孩这里总结为3点:

1、《国风》的意义在于教化民众。也就是说风诗,就是“风教”诗,如《关雎》里所表达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代表的是“后妃之德”,这样的诗可以正人伦,教化民众。这种说法也很靠谱,诗经女孩认同这种说法,《关雎》排在诗经首篇,绝不仅仅是首情诗这么简单。

2、《国风》的意义在于讽刺。有学者认为风为“讽”,民有劳苦疲病,怨谤之气,发乎歌唱,对当局可形成讽谏。这种说法也没错,你看《鄘风·相鼠》中写的“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不就是赤裸裸的讽刺么?

3、《国风》的意义是土风民谣,为了方便统治阶级统治。这种说法见于《左传》:“乐操土风,不忘旧”(成公九年),“天子省风以作乐”(昭公二十一年)。说明了风为土风民谣,多表现一般社会民情。当时周天子让王官下乡采诗,还是为了方便他们了解各地风俗民情,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

综上所述,《国风》160篇诗歌,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表达了以人为本的独立精神,以及民众强烈的自我觉醒的意识,还传递出具有教化意义的儒家思想观念。所以,诗经《国风》无愧是凝聚了中国人文精神最伟大的艺术,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