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国国情,说说中国近代史的性质
作者:Judy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461
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第一次处于文化上的劣势。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大家对华夏中心论的认同感非常强,自认为比任何文化都要高尚,可是第一次,被外来文化打的找不到北了。这对于中国的文化阶层来讲,一下子打懵了,不知道怎么办了?
所以,中国学者的最早策略,大概是1840年到1895年,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就是西方的技术虽然牛X,但是文化上还是儒家文化最高尚。最先进。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就是魏源的《海国图志》,还有就是《曾国藩家书》。
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家越来越发现,事实不是这样的,于是学者们,还有一部分就是出生于1840年之后,也就是屈辱的那一代,开始成长,成为中国学者的主要力量,他们对内认同中国文化,对外又找不到使中国强盛的道路,马关战争之后,发现,连一向瞧不上眼的日本都可以轻易打败我们了,这使得学习西方文化的一派,开始抬头,标志性事件就是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之后,也就是1898-1919年。这一时期,是新旧学说混杂,但还是以旧学为主,西方学者虽然众多,但是绝大多数学者,还是以国学为主,西方学者不占主流。
1919-1949这段时期,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在新旧交替中,出现了很多大家,这一段时间,西学开始占据主导, 这恰好是马关条约之后出生的那一代。是中国失去亚洲霸主地位的时代,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积贫积乱的根源是旧思想,旧学问造成的。 推尘出新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什么都讲究新,都极端排斥旧。靠什么拯救中国?大家的目光基本上全望向了西方,开始认同西学中心说。从政治制度,到文化,到学科,基本上开始全盘肯定西学,全盘否定中学。
所以我们看,推动中国历史车轮的本质,并不是什么个人主义,不是资本主义,而是中国学者,或者说是中国人对国家强盛的这种趋同性。对中国这个国家,不是政权,强大的渴望。所以,那个时候,常常说仁人志士,是把个人的欲望降到最低,把国家的强大放在第一位的人。才称之为仁人志士。
所以我们说,中国近代史的性质,就是中国人渴望重新站起来的主观愿望,并付之于努力的过程,不是结果,结果是1949年以后,新中国成立了。这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