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但余钟磬音”, 是哪首诗中的句子

作者:残颜发布时间:2023-02-16浏览:458


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注释1、[清晨]:早晨 2、[入]:进入。 3、[古寺]:本处指破山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岭下。南朝齐始兴五年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建,唐咸通九年,赐额“破山兴福寺”。

4、[初日]:早上的太阳。 5、[照]:照耀。 6、[高林]:高树之林。

7、[曲]:弯折、曲折。亦作“竹径“ 8、[幽]:幽静。 9、[禅房]:僧侣们的住所。

10、[悦]:意动词,以……悦,使……高兴 。 11、[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12、[空]:意动词,以……空,使……空。

13、[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4、[万籁](lài):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16、[俱]:都。 17、[但余]:只留下。

18、[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19、[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20.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21.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22、诗的三、四句的特点:双关手法。 一层意思表达了佛门清静,佛法高远。 二层意思影射佛门弟子早课完后,精神层次产生臆想,领悟到房中术的境界。

译文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竹子做的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人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高兴,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大自然的一切声音此时都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诗的意境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下句紧扣“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景: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竹径通幽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