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晚秋黄梨什么时候种植为宜?

作者:残颜发布时间:2023-02-03浏览:455


四月左右
一.园地选择晚秋黄梨在我国南北方均有种植,对土质要求不严,主要分布在我国中部地区,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年日照时数1600小时以上,无霜期140天以上即可。要求果园附近应有充足的深井水或河流、水库等洁净水源,以满足梨树不同时期对水分需要,特别是果实膨大期不可缺水。


二.整地栽树前,最好用链轨拖拉机或大型机械深翻30公分以上,如果有条件可随深翻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如果能深翻30公分以上,可省却挖穴费用,直接栽苗。不能深翻,则需挖穴,穴大小不低于60公分见方。
三.苗木选择合格苗木的基本要求是:品种纯正,砧木一致,地上部分枝条健壮,充分成熟,具有一定的高度和粗度,芽子饱满;根系发达,新鲜,须根多;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整形带内有6个以上饱满芽;不携带病菌与害虫。


四.苗木消毒栽前用杀虫、杀菌剂浸根,以杀除虫卵和病菌,是新建梨园防止病虫害传播的有效措施。常用杀菌剂有3—5度石硫合剂、1:1:100倍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杀虫剂有: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等。浸根的同时也可加入生根粉,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五.授粉树配置一般梨树均为异花授粉树种,尽管晚秋黄梨自花结实率很高,但为了获取高产、稳产,仍然提倡配置授粉树,只是可减少授粉树种的配置量,一般按9:1配置为宜,即主栽品种9株,要配置1株授粉树。为了均匀配置,提倡隔行栽植授粉树,即每隔4株主栽树种栽一株授粉树,授粉品种以丰水梨、黄金梨等品种为主。
六.株行距确定实践证明,晚秋黄梨适合密度为每亩170—180株为宜。

面积在10亩以下的梨园,可按行距2.5米,株距1.5米规划栽植,面积大的梨园可施实宽窄行栽植,即宽行3.5米,窄行2.5米,每一个宽行四个窄行为一个种植带,以便于机械喷药和采收。
七.梨苗定植时期
1.春季栽植 在土壤解冻后,苗木发芽前进行。对冬季无水浇条件的地块可进行春季栽植,这样虽然发芽晚,缓苗期长,但成活率相对较高。


2.晚秋栽植 11月中旬,苗木大部分叶片脱落后、土壤封冻前栽植,此时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均有利于根系伤口的愈合和新根的生长,因而翌年春天苗木发芽早,新梢生长旺,成活率高,但要求栽后浇透水,遇旱及时浇水,确保墒情。实践证明,在我地秋栽比春栽长势好,秋栽年内即可发出新根,翌年春季气温升高芽子萌动后,根系即开始供应水肥。而春季栽植的苗木,气温虽然升高芽子萌动,但地温经一个冬季的散热而较低,苗木生根迟缓,长势明显弱于秋植苗木。
八.定植方法
1.深翻园 用链轨拖拉机深翻过的园地,可不必再挖穴,直接按规划好的行距拉线定植,栽后及时浇透水,并覆土定干,树苗定干高度为45—50公分,定干后要及时覆地膜,地膜宽度为1米,对地膜两边及苗根部用土压实,不进风、不漏气,达到增温保墒作用。


2.挖穴园 栽前要提前回填好土,栽后浇水、定干、覆地膜。
3.栽植深度栽植深度以苗木在苗圃时的入土深度为宜,也可稍深3—5厘米。不可植入太深,苗木栽植过深,根有氧呼吸受抑制,生长不旺。第二章间作套种新栽果园,前两年不得间套与梨树争水、争肥、争光的小麦、油菜、玉米等高杆作物。

可间作春花生、西瓜、甜瓜、洋葱、土豆、小辣椒及其它蔬菜。第三章土、肥、水管理 土、肥、水管理,在晚秋黄梨的高产优质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施其它栽培技术的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土、肥、水管理,才能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合成和运转能力,进而促进树体的地上部生长,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
一.土壤管理
(一)清耕法清耕法,又叫清耕休闲法。

晚秋黄梨长到第三年以后,不能再间套其它作物。一般在秋季深翻,生长季进行多次全面中耕,以保持土壤表面疏松和无杂草生长。这是我国目前梨园最常用的土壤管理制度。

用清耕法管理的果园,通过中耕可改良土壤的通透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物的分解,增加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并切断土壤毛细导管,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克服土壤板结,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根系生长。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

中耕深度一般为5—8厘米。但是,长期实行清耕的果园,会使土壤的结构被破坏,有机质含量迅速下降,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地表温度变化剧烈,操作中破坏浅层根系,加重水土和养分的流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和生草法相结合,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二)生草法在梨园的行间和株间种植矮生豆科等草种,如:黑麦草、紫花苜蓿、绿豆等。

生草,分永久性生草和短期性生草两种类型。永久性生草,是在果园行间播种多年生草种,每年定期收割,不加深翻。短期生草,是在行间播种1—2年生的豆科和禾本科草类,逐年或隔年播种,每年收割2—3次,于当年或来年秋季翻于地下。

在生草法管理的梨园,通过刈割、覆盖、翻压和沤制等方法,将所生的草转变为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的含量,从而促进枝条充实和花芽形成,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经中国农科院6年试验后的报道:0—20厘米土层,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13%--0.23%,平均增产16.7%--34%。通过生草,还可以调节地温,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疏松肥沃;还可降低水分蒸发速度,减少雨水的径流,具有较强的蓄水保墒作用。采用生草法应注意的是,长期生草易使表层土壤的草根密度增大,从而截取下渗水分,消耗表层氮素。

为减少草与梨树间的肥水争夺,应及时刈草压施绿肥,并补充氮素和浇水。生草5—7年后,应翻耕一次。休闲1—2年后,再重新生草。

在用生草法管理的梨园,要注意防止鼠害、虫害、和火灾的发生。
(三)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在果园内不生草,不耕作,�。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