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味精、酱油、醋,这些五花八门的调味品,宝宝到底多大才能吃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2-28浏览:475
关于“不吃盐没力气”、“辅食不放盐宝宝不爱吃”的言论,C妈在以往的文章里已经辟谣过太多次,估计号里的妈妈们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吧。
但事实是,还是会有家长不断发来反馈:
老人总觉得辅食口味太淡宝宝不爱吃,想着让加点盐、酱油啥的。我也知道盐不能加,那酱油/醋/味精/各种香料呢?
总之,大家总是想变着法儿的给娃的饭里加点料。
那么,除了一直提的盐以外, 其他调味品到底能不能加呢?该如何给娃正确添加调味品呢?
C妈总结了四大原则,大家一起来看下。
01
1岁以内不要添加任何调料
1岁以内真的没有必要给娃添加盐、酱油(包括儿童酱油)、鸡精等含钠较多的调料。
6月龄到1岁的宝宝,每天的推荐钠摄入量为350mg ,从母乳/配方奶以及日常的天然食材中就能够获得。
而食盐这些调料中,含钠量原本就很多。比如,1g盐含钠约390mg;10ml酱油中含钠约500--800mg。
1g盐与1角硬币对比
稍微添加一点,都可能导致宝宝钠摄入超标。这会给宝宝带来什么影响呢?
可能会有不少人说, 可是辅食一点味道没有,宝宝就是不爱吃啊。
只能说这是我们“以己度人”了。
首先,我们尝着没味道不代表宝宝觉得没味道。
孩子的味觉比咱们成年人的要敏感得多。 食材中的天然味道会在娃的口腔中放大,所以,你尝都不愿尝一口的辅食,娃也可能吃得有滋有味的。
其次,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不见得就是没味道啊,更可能的原因是他们对这些食物“不熟悉”。
营养学中有观点认为,孩子要接受一种食物, 平均需要和这种食物接触12次, 他们可能需要不断地抓、挤、闻、尝,才能真正接受食物。
他们只是在适应而已,别轻易认定是娃不爱吃。
02
1岁以后,逐渐、适量地添加调味品
1岁以后允许添加调味品,并不是说宝宝一过了一岁生日,饮食中就可以无所顾忌地各种添加了。而是要遵循 “逐渐、适量” 的原则。
01、盐,酱油
1-4岁宝宝每天推荐钠摄入量为700mg。
这个阶段宝宝的日常饮食逐渐丰富起来,从天然食物中获得钠成分也更多了。所以,饮食还是以保持清淡为主,适当的少添加些盐即可。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
1-2岁的宝宝,每天盐摄入量应 1g;2-3岁宝宝,每天盐摄入量应 2g。
另外,每5ml酱油约等于1g盐,大家可酌情添加。
那么,儿童酱油可不可以放心添加呢?
是这样,儿童酱油主打 减盐、低钠 ,相对于普通酱油来说确实要更为 健康 。
但是在选购时,我们要注意“儿童”两个字不是重点,不要一看到儿童,就急着入手,而是应该看它的成分。
建议大家挑选儿童酱油时,从这几点出发:
选购小贴士
1
选择酿造酱油;
2
产品配料选择无添加的天然食材;
3
钠含量低的才适合宝宝;
4
氨基酸态氮含量 0.8g/100ml。
不知道怎么选的,参照这几点基本就没啥大问题了。
02、 醋
关于婴幼儿醋的推荐摄入量和年龄,目前并没有权威定论。
但就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来看,很多醋中都添加了 食用盐、白砂糖 ,有的还含有 色素、防腐剂、增鲜剂 等不适合宝宝的成分。
甚至有些白醋是从白酒发酵而来,可能会含有 酒精 成分。所以,在食用上还是要谨慎。
个人建议最好在2岁以后开始添加醋。
但如果宝宝口感比较挑剔,也可以尝试少量添加,不过醋的选择上也要注意。
选购小贴士
1
选择酿造食醋
2
选择无添加剂的食醋
3
选择总酸值 3.50g/100ml的醋
03、鸡精,味精
除了含有较多的钠以外,鸡精、味精中还含有 谷氨酸钠 等成分,可能会影响锌的吸收,即便过了1岁也是不建议给宝宝添加的。
其实,这类调料除了增鲜,营养价值不大。想要给食物增鲜,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尝试哦(后面会具体提到)。
04、糖
很多人做饭时会用到白砂糖,但过早过多的摄入糖,危害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2岁内的宝宝食物中不应该额外添加糖。
世卫组织在在2019年也曾提出建议,禁止在3岁以下婴幼儿食品中添加游离糖。
05、料酒
料酒的禁忌,相信不用我多说。里面含有大量的酒精成分, 食用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
所以,料酒肯定是越晚添加越好的。我建议是5岁前最好都不要加。
如果非加不可的话,炖肉、煲汤一类的食物中可以添加, 且炖煮时间最好要延长到1.5小时 ,以保证酒精能够充分的挥发。
06、葱姜蒜以及各种香料
之前也曾有人问过,给娃做饭时, 想用些葱姜蒜、香料等借借味儿、去去腥,可以吗?
我的建议是1岁后可以逐渐尝试,并要遵循如下顺序:
葱姜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温和香料)----辣椒、胡椒(刺激香料至少到1岁半以后)
而且,在烹饪完给宝宝吃的时候,也要注意把香料挑出。
03
这种“调味品”从添加辅食起就可以加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种,不少人认为不适宜过早添加。但恰恰相反,它却是从宝宝开始吃辅食就能添加的。 这种“调味品”就是油。
我们知道, 婴幼儿的大脑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以及身体发育都离不开脂肪酸的参与 ,而油脂中就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胆固醇和其他一些脂肪对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非常重要。 2岁以下的宝宝,无需限制饱和脂肪、胆固醇的摄入,以促进其发育。
一般,6个月前,宝宝是能够从奶中获得足够的脂肪的。满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就可以适量吃油了,特别是以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宝宝。
根据《中国7~24个月龄婴幼儿/学龄前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
用常见的白瓷勺子做计量单位,一般是一勺是10g左右。我们可以这样给宝宝添加:
6个月-1岁每天平均半勺;1 2 岁每天平均 1 勺;2 3 岁差不多 1 勺半。
那么,应该给宝宝选择什么样的油呢?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提出,给孩子添加油, 首选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油。
品牌、种类倒也不必局限,也可以定期更换,只要选择安全、正规的就可以。
给大家列了个表,可以参考。
04
用“天然调味品”进行替代
其实啊,我们想要给娃添加调料,不过是想丰富一下口感,让食物的可接受程度更高一点。
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其实天然食材就能帮上忙啊,没有必要非得用调料。
比如:
去腥:可以用柠檬,也可以用葱姜蒜;
酸甜:可以用柠檬、西红柿、橙子、菠萝、酸奶、甜椒、番茄酱等;
咸鲜:可以用菌菇、海带、紫菜、虾皮、奶酪、芝士等;
增香:可以用上文提到的食用油,1岁后不过敏的情况还可以用花生酱、芝麻酱(也要注意成分添加)。
总的来说,从宝宝添加辅食开始, 就要尽量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 ,这才是对娃的 健康 负责哦。
PS:文中提到的部分商品,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也可进入商城购买哦~
C妈说
我知道,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会有人说“有一个奶奶/姥姥听进去算我输~”
其实,咱也都理解,老人的观念确实不那么好改变, 但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的不好改,就放弃“抵抗”。 把这篇发给老人看看,一定有所改善!
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宝宝的 健康 。 只要目的一致,就有的商量。
记得,咱们的耐心普及,就是改变她们观念的第一步。快行动起来吧!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 育儿 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