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产?

作者:浮生发布时间:2023-03-02浏览:462


这个问题得全面分析,用数据说话。 据世界银行和胡润财富榜的统计,年收入在12万元至50万元以内的,属于中等阶层收入;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高收入阶层;而年收入或者净资产在600万元至1亿元以上的,属于富人或者富豪。

所以,按照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新型行业的繁荣,中产阶级越来越多。

而年薪在12万至50万元的话,月薪基本得在2万至6万元之间,因为还要扣除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一金个人扣缴部分。 准确来说,中产阶级则指的是从中级小康到有钱人这个阶段。 这部分人年收入必须包含个人工资收入、投资理财固定性收益、租金房产收入、兼职或办企业收入等等。 就是说,光靠工资收入是无法实现中等阶层收入的,必须有资产性收入等构成。

所以,越来越多的新锐中产阶级在涌现,并成为 社会 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对于北大清华一众专家,还是网友对中产阶级的归纳更到位,更接地气。网友对中产是这样定义的:不管在哪个城市,也不管你做什么工作,更不用管你挣多少钱,只要达到了以下5项标准,你就算标准的中产阶级: 这五项标准都是以具体的生活形态来定义的,大家想必也发现了,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退休大爷大妈,很多都是标准的中产阶级。

而那些 天天以中产阶级自居的都市白领,反而不太符合这个标准,这些人被网友称为“局部中产”。 什么叫局部中产?举四个例子吧: 1、小王在老家县城有一套房,但在北京工作,无房,年薪20万,积蓄20万,有车无贷。算不算中产?答案:不符合标准的第一条,在实际居住地(北京)无房,不算中产!最多局部中产!2、小李在深圳工作,有房,月薪2万,房贷车贷每月加起来1万2,有一个娃4岁,手里积蓄10万,算不算中产?答案:不符合标准的第一、三、四条,不算中产!最多算小局部中产!3、小马在上海工作,有房有车,月薪5万,房贷车贷每月2万,但是工作压力很大,经常每月工作30天,夜里熬到12点是常态,算不算中产?答案:不符合标准的第五条,不算中产!最多算局部中产!4、小丁在杭州工作,有房有车,月薪2万,有一娃,小丁对娃的教育很舍得投入,所以每月基本都是月光,积蓄5万,算不算中产?答案:不符合标准的低4条,不算中产!最多算局部中产!好了,总结一下,网友总结的这个中产阶级标准,其实核心内容很简单,就是首先你不是负资产,然后再有些积蓄,能简单享受生活就可以了。

由于房产贷款的因素,其实很多自封的“中产”,还都是负资产呢! 我估计,大部分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应该都属于局部中产,不信就问你菜场自由能做吗?想买啥吃买啥吃! 2018年11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 所谓中产,指的是:年龄大概是在35岁左右,基本都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IT、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居高,大部分都有本科学历,家庭平均年收入65万元。 当然,其实我们还可以找一些更加符合各个地方的指标,包括: 不管你是啥收入,只要你符合这几个条件,其实就算得上是中产了。

不知道大家觉得如何? 中产阶层是覆盖率最大的一个范围,而且很多人对于中产的定义有较大分歧。 以加拿大这样的北美发达国家来说,2017年3.3万-130万$都算中产收入家庭,以当时汇率计算,相当于RMB22.5万,折合每月大约1.87万,叠加过去Canada过去两年的收入增速,相当于目前RMB2.02万,也就是说,在我国月入超过2万的家庭,放在加拿大也能步入中产门槛。以相对角度比较之后,我们在看一下国内对于中产的定义。 从数据来看,我国中产收入范围也是很大的,并且将中产分为了三个档区,新兴中产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5200元-8300元,也就是说,夫妻双方收入平均在2600元-4150元范围内的都属于入门级中产,这个也是普及度最高的一档。

新兴中产为8300-12500元,也就是夫妻二人平均月收入在4150元-6250元区间; 上层中产为12500元-24000元,也就是二人平均在6250-1.2万元之间。平均1.2万以上即为富裕阶层。单从数据对比来说,该表格中上层中产已经接近于北美发达国家的中产门槛,而入门级中产也是很贴合实际情况的。毕竟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市收入水平普遍不及东部省份,月入三四千在这些区域就是最常见的收入,基本上也是人均收入,能达到人均值,也步入了中档收入门槛,和中产收入是一个意思。

而中间这一档,基本上代表着东部地区的中等工薪收入水平,以4-6千为主。 相比于某些 财经 大V口中年入50万才算中产的言论,这份表格显然更加贴近于实际生活,而年入50万才算中产家庭的计算方式更适合于一线城市。有数字说,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年收入约1万美元,都可算是中产阶级,但在韩国,很多人没有房子,且韩国工人人均负债1万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己估计,马来西亚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60%,约18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约在1万美元左右。可见标准都不一样。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来看,中产的定义在每个城市都不同: 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50w以上,算是中产,还房贷,吃穿住行以及孩子读书等,花费至少都在30W以上,所以50w以上在北京上海才能算中产阶级。(代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二线城市,家庭年收入30w以上,算是中产,还房贷,吃穿住行以及孩子读书等,花费至少在15W以上,但是压力没一线城市那么大。(代表城市: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重庆等) 三四线城市,家庭年收入20W以上,算是中产,还房贷,吃穿住行以及孩子读书等,花费每年10w以上是有的,但生活压力相比一二线城市好多了。

中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以相对而言,不同地方的房价,物价等消费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各个不同类型的城市对中产阶级的定位不一样。 关注前程无忧,收获职场干货,陪你走过求职路! 随着中国 社会 的发展,物质条件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幸福指数,而在中国普通人的世界里,中产阶级成为一个非常高频率的词汇,80后在童年时代,常常被告知要成为科学家、作家、伟人等高端群体,但现实是残酷的,99%的人都没有办法成为杰出精英,相比之下,跻身中产阶级或者组建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之类的目标,就显得现实多了。 事实上,一个稳定的 社会 环境,最富有人群和最贫穷人群都应该只能占少数,占大部分的应该是中产阶级,因为富有的人群和贫穷的人群都是“高风险”群体,比如某富二代终日打 游戏 、泡嫩模、骂大街,零花钱动辄5亿元,造成了非常不好的 社会 风气,而官员贪污、明星吸毒、企业家养小三等等,大概都是因为太有钱。

与之相反的,当人们贫穷到一定程度后,就会铤而走险:赌博、酗酒、拐卖人口等等,大抵都是因缺钱导致的,所以,清醒的 社会 制度,应该是缩小贫富差距,努力扩大中产阶级比例,而国民自己本身要放下“杰出精英”的执念,也要让自己努力摆脱贫穷,成为真真正正的中产阶级,而当中产阶级日益规模日益增大, 社会 稳定之后会出现新的气象。 每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那么中产的标准也应该会有不小的差异。比如在上海,中产的年收入怎么也得在二三十万元以上吧,但在中西部的小县城,年入10万就可以算是中产了吧?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336元。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6440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1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9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6471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0元。

那么,中间偏上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合计有40%的 社会 人群。这部分人称之为中产阶级在逻辑上是没有问题吧。40%的人群,那么全国14亿人口就有5.6亿中产阶级的规模。

也就是说,只要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36471元就可以跻身中产。当然人均可支配收入包含非就业人口。如果一个四口之家,夫妻双方就业,那么个人年收入要达到7.3万元才能跻身中产阶级。也就是说平均每月收入6000元,差不多就可以成为中产阶级。

当然,这个是全国标准。刚才说了,每个地区经济发还在那水平不一样。7.3万元的年收入在都不要还省份肯定是成为不了中产阶级的,但在小城市问题不大。

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可以科学分析,也可以感性分析。 1、科学分析要结合中产的标准、地域差异、个人负债�。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