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复活第一名,上过福布斯却归隐做农妇,阿朵活得也太“母”了

作者:小兔兔发布时间:2023-02-09浏览:457


《浪姐》里,你最想让哪个被淘汰的姐姐复活? 许多人毫无悬念的选了阿朵。 在复活榜单里,阿朵打败观众喜爱度最高的沈梦辰和吴昕,获得第1综合票数,顺利拿下复活赛名额。

但在节目开播前,她的知名度排名,其实只是惨淡的倒数第5。

阿朵有种神奇的魅力,让人不知不觉粉上她。 她和陈好长得像双胞胎,表演时轻轻一舞,媚得像塞纳河畔的春水。 她实力不俗,开口就把兰花草唱绝了。 团演里短短四句歌词,也能唱出了像伏特加般浓烈的故事感。

当阿朵用磁性的嗓音,对袁咏琳说“这是你的功课”时,许多人的小心脏更是被触到了,姐姐的温柔,也分我一点好嘛? 对于这个姐姐,大家入坑的理由虽不同,却一齐爱上她身上的柔光。 都说阿朵是温柔的。可温柔每个女人都有,阿朵却不一样。

她的温柔不是柔弱被动,而是一种骨子里的女人气。 宁静在浪姐里发明了一个形容词“母”。 什么是“母”? 就是一种纯粹的女人气,一种只在女人身上流淌的气质和生命力。

阿朵的气场,便恰如其分的诠释了“母”这种玄学气质。 那是一种最原始的女人味,继承自古远的湘江水畔,母系氏族的气息与韵脚,在她的歌声、身姿、灵魂中散发的淋漓尽致。 01 小镇姑娘的奇幻之旅 最初的阿朵,其实并不是个歌手,而是一名舞蹈演员。

她出生在湘西的土家族山寨。 8岁时,就进入少年宫学习土家舞、苗族舞。 因为血液里能歌善舞的天赋,12岁的她偷跑去参加部队的入伍考试,竟然被破格录取为文艺兵。 17岁时,她已成为湖南省的领舞独舞演员,为地方晚会做舞蹈编排,还因工作能力强被调到北京。

但没人知道,阿朵去北京,不是为了跳舞,而是为了唱歌。 阿朵说:“ 舞是跳一个美字,而歌则是唱一个悲字。 3岁的我因为懂得了美便爱上了跳舞,而14岁,因为懵懂的懂得了悲,便爱上了唱歌。” 当她在懵懂的年纪,听到那些流行歌里唱的情愫,便一直渴望站上舞台,唱一首属于自己的歌。

北京,自然是机会最多的地方。 但到了北京,她才发现,一切并不如她所想。 文工团里汇聚着全国最优秀的舞蹈演员,她从众星捧月的主角,变成了只能站在角落里跳舞的配角。 而那些大城市的女孩,从不正眼看从小地方来的她。

她们笑她胖,说她放荡,对男人笑得风骚。 这些恶意让发育期的阿朵变得自卑,甚至痛恨起自己丰满的身材,学着花木兰用布条把胸裹平。 这些针对女性的荡妇羞辱,在阿朵成名后依然如影随形。

但,阿朵的女性成长之路,从此刻已然开始。 她调整心态,不去听外界的风言风语,努力跳好每一支舞。 或许机会总是在不经意间到来。

一次,她随文工团去基层部队演出。演出负责人问她愿不愿意去为炊事班的战士唱唱歌。 她晕头转向的唱了从声乐演员那学来的《嫂子颂》、河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没想到却获得了掌声如雷。

就连那些讨厌她的舞蹈演员,也为她鼓起了掌。 从此,她的歌唱才华展露无遗。两次拿下青歌赛奖杯,做唱片,上春晚,一炮而红,最火的时候甚至上过福布斯名人榜。

保罗·柯艾略曾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里写道: 生活希望你去实现自己的天命。只要有可能,总要找一条新路走走。 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做什么,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最终一定能够得到。 阿朵,便凭着一腔热爱,从遥远的山寨,走上了属于她的盛装舞台。

02 用实力,让偏见放放 少女时代的阴影,在阿朵成名后依然如影随形,甚至变成了许多人对她的偏见。 大家记得那个打着唇钉,在春晚唱《再见卡门》的性感女郎。 她曾为男人装拍摄过一组大胆出位的封面,3天爆卖50万册。

外界认为她是胸大无脑的花瓶。有关她的新闻,总是和裸露、性感�。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