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磨洋工的来历是什么?

作者:烟栀发布时间:2023-02-22浏览:458


词汇来历:

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学院。工程耗资500万美元,占地22公顷,而且建筑质量要求甚高,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由于这项工程是由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工人就称它为“洋工”。协和医院共有主楼14座,又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所以,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至于后来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因为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所以才有了磨洋工贬义的的意思。其实,是因为有些工程在修建的过程很多建筑工作者只注重效率,而对工程设计方在要求的工期中,急于求成,不注重质量,而在工程要求中消极怠工,临到工期临近时立即赶。本来磨洋工是对那些在工程中精细的工序的赞美,但是因为现在国内建筑工人的不专业,而产生了这样的现象。

过去在国外开设的工厂内的劳动者,往往故意拖延时间,不肯努力认真工作,有时一次大小便也要托它半个钟头或一个钟头,吃饭也慢慢吞吞的就叫磨洋工。在日寇统治时期的公营工厂里,工人们往往都采取磨洋工的态度去对付日本人的压迫,已解除压力。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