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磨洋工的来历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3-03浏览:458


磨洋工的来历“磨洋工”一词源于北京协和医院的兴建。旧式建筑讲究“磨砖对缝”,即对砖墙的表面进行打磨,此工序称为“磨工”。1917年至1921年,美国在北京建协和医院,建筑质量要求高,中国人称为“洋工”,参加建筑工程的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该词解释为动作很慢,故意浪费时间或拖延时间。

1917年至1921年,美国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北京建造协和医学院。工程耗资500万美元,占地22公顷,而且建筑质量要求甚高,外观上采取中国传统的磨砖对缝、琉璃瓦顶。

由于这项工程是由外国人出资、设计,中国工人就称它为“洋工”。协和医院共有主楼14座,又是高层建筑,“磨工”工序十分浩繁。所以,参加建筑工程的许多工人就把这一工序称为“磨洋工”。

在半殖民地时期的公营工厂里,工人们往往都采取磨洋工的态度去对付洋人的压迫,以解除压力。至于后来的意思,是因为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仇恨,以及长期在洋厂消极怠工减少被外国人压榨的现实,所以才有了磨洋工如今的的意思。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