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却总觉得活着没意思,总觉得活着太累,但我又不是想死,而是?
作者:浮生发布时间:2023-02-18浏览:456
1.不要逃避自身问题,直面现实。在人生的不同成长阶段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时,我小时候是非常自律、学习又上进的孩子了(教过我的老师还有周围的邻居和同学评价),反而是大学三年级开始,甚至读研以后,会经常性逃避问题,用看电影、看剧、运动、读书等一些方式回避问题本身,只为一时的缓解,然后当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我躺在床上焦虑到近乎发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但在别人看来,在985大学学习肯定是耀眼的学霸,自己都觉得可笑惭愧。
但时间总不会白白流走,直到研究生开始,我才开始关注这些自我成长、心理、思维等方面深层次的第一性原理,学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妄想一蹴而就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永远重复着一样的错误。
遇到问题的第一步是调整心态,鼓励自己,现在发现问题是好的,因为最好的开始就是现在;然后,在纸上写下这个问题发生的原因,一条条列出来;先尝试着按照已有的经验写出几条解决方法以及解决的步骤,如果觉得不完善,可以看看别人怎么讲,但请注意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甄别哪些是真正符合自身情况的具有实操性的建议。2.烦躁的时候不要妄想通过短视频等娱乐方式转移注意力,试着让自己冷静下来。深呼吸或者冥想音乐,仔细听心灵的声音,然后再继续投入工作中。最近越来越感受到,人是由其所看所想组成,所以你每天被大量信息冲击时,现有的工作对比之下就会越来越无趣。
减少泛娱乐的强刺激,回归本源,人也不会那么浮躁了。3.最朴实的道理往往是最有用的道理。看过那么多所谓的经验帖以后,我发现大多数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在不断更换新名词,多是一些冲击眼球的噱头,而后该忘还是忘记。
所以一是不要一味去寻找新的解决方法来掩饰现在的糟糕状态,而不是付诸实际行动;二是通过写日记、输出等方式时刻进行总结和自省;三是道理都是别人讲的,只有自己真正实践过了,才能懂得道理背后的意义。4.多做少想。人会焦虑找不到生活动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想的太多,把苦难预设的太大,而实际做的太少。
多行动才能获得更多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更好行动。希望每一个焦虑找不到生活意义的朋友多实践,获得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