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泡桐的栽培

作者:紫南发布时间:2023-02-24浏览:466


泡桐属速生强阳性树种,喜温暖、喜肥、喜湿润而怕的水淹,气温在38℃以上生长受抑制,绝对最低温度-20℃时受冻害,低洼积水地造林不易成活。土壤微酸性至中性为宜,石灰性土壤生长不良。

泡桐分布很广,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都有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其栽培技术如下:

1.育苗 泡桐育苗方法很多,有埋根、播种、埋干、留根等,但生产上普通采用的是埋根育苗。

1.播种育苗� 泡桐于2-3月播种,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和消毒处理。一般有用35-40℃温水浸种,25-30分钟冷却后,再用15-25℃温水继续浸种12-14小时,捞出后每天用35℃水冲洗1-2次,不翻动,3-5天后,待种子5%萌动时即可播种。还可用湿沙催芽10-15天,定期洒水,相对湿度保持90-95%。

� 播种育苗采用条播法,每亩播种量0.5—0.6公斤,播后用细火烧土或谷灰薄盖,适当镇压,然后复盖稻草。�

2.埋根育苗� 采根时间是从落叶后到发芽前均可进行。一般2月中旬到3月上旬,方法是采集

1.2年苗木出圃后留下种根,或从1-6年生长健壮的大树挖取粗2-3厘米的侧根,剪成15-20厘米长的根段、大头平剪、小头斜切。

剪好根段进行分级,并晾晒2-3天。有直埋、斜埋,其中直埋最好。上端不露或微露出地面,防止倒埋,株距0.8-1米,行距1米,每亩667-840株左右。

此外,还可以选用20厘米粗的一年生枝条切成20厘米长的插穗,进行扦插育苗。最好用激素处理,提高成活率。�

2.造林 泡桐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造林地应选择阳坡和半阳坡、山坡下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无风害的中性土壤或微酸性土壤,挖大穴,并施足基肥,每穴施有机肥15公斤左右或菜籽饼2.5公斤。

造林季节以秋季落叶到第二年春天发芽前均可。一般以早春2月中旬到3月中旬造林较好。泡桐造林有植苗造林、截干造林和埋根造林等。植苗造林方法有两种:

1.根桩造林:利用小苗在穴内种植后与地间进行平荐,或者小苗在起苗时,进行平荐,根桩直接上山造林,造林时根桩可不复土。

2.大苗造林:泡桐一年生一般4米左右,要随起随栽。要搞好包装和运输,避免损坏苗木。造林时,要扶正栽植,适当浅栽,培土至根茎部位10-15厘米处,特别注意培土要高出地面,穴位不能积水。� 泡桐和杉木混交造林,能改善杉木生长的生态条件,促进杉木生长,提高总产量。

一般采用块状混交。杉桐混交比例为2-3:1为宜。泡桐每亩栽植10株左右;竹桐混交泡桐每亩栽10株,毛竹栽20株左右;茶桐混交每亩栽泡桐6—8株左右,株行距为5×20米。营造泡桐纯林,每亩20—40株,株行距要5×6米—4×4米。

但营造纯林,病虫害较严重,故不宜大面积造林。� 泡桐生长量大,造林后3年内要修枝抹芽,培育高干泡桐,第2年要结合抚育施复合肥0.25kg/株,第4年要摘除花蕾,促进泡桐生长。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