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谁有柯尼塞格的资料给个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3-02-06浏览:457


Koenigsegg一词是“刀锋”的意思,在国内曾被翻译为“柯尼赛格”,是瑞典一家汽车公司。它的标志是瑞典皇家空军的标志,为一幽灵图!所以有“幽灵跑车”之称。

目前,这家汽车公司只有30位全职员工和一些兼职人员,不过,他们可以同时进行7辆车的装配,4辆在前工序,3辆在总装配间。这30名全职员工中,包括了4名工程师,3名研发人员,4名组装技师,4名前工序人员,2名发动机装配工,5名总装配工,2名仓库管理人员,以及5名负责公关、营销、行政和管理的人员。 2005年2月28日于意大利纳多测试道(Nardo Prototipo)上,一辆由罗利士·毕可其驾驶、与量产车规格一致的CCR,在环状的测试道上跑出387.87公里/小时的极速,打破前任世界最速量产车、1993年份的McLaren F1于1998年时,在德国狼堡的大众埃拉-雷西昂测试道(VW Ehra-Lessien)上创下的386.7公里/小时最高速,并且在事后获得金氏世界纪录认证。 这一纪录,让世界车坛为之震动。

如今,Koenigsegg预计每年设计出15款汽车,凭借一个巨大的供应商和合作商网络,由许多的小公司和手工业者生产出少量的高品质配件,再组装成整车。因为从装配到制造,都包含着大量的纯手工劳动,加上昂贵的原料,造成了Koenigsegg价格十分惊人(平均每辆售价超过110万欧元,约合155万美元)。 1994年--Koenigsegg项目正式成立。

瑞典盛产高品质轿车的历史悠久,而且有大量赛车制造厂,这为孕育世界一流超级跑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5年--Koenigsegg公司移居瑞典Olofstr6m新址。当时公司已准备制造第一辆原型车。

新组建的Koenigsegg小组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只用一年半时间就研制出了一辆完全可以行驶、可以接受****宣传和进一步测试的原型车。 1996年--这一年是在赛道、公路和沃尔沃风洞进行的大量测试中渡过的。参加原型车测试的知名试车手包括PickoTroberg、Calle Rosenblad和Rickard Rydell。

他们都对该车的杰出性能赞叹不已。 1997年-- Koenigsegg CC原型车在戛纳电影节亮相并受到热烈追捧。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和戛纳电影节期间铺天盖地的报道促使Koenigsegg公司决心打造一辆成品车。一款全新的车型由此诞生了。

这款车严格遵守原型车的基本设计理念,整个底盘采用碳纤维制造。公司还专门开发了一套独特的模型系统,以便让该车达到最满意的配置效果。 1998--99年-- Koenigsegg小组全力以赴研制一款与众不同的车型。为达到国际认证标准,这款车共接受了57次不同测试。

公司对****也非常低调,一切工作都以对成品的最后润色和雕琢为中心。 2000年--第一辆试制车组装完毕,并在春夏进行了测试。该车面世的最后截至日期是9月28日,正是在那天第一辆成品车接受了全世界的检阅:它在巴黎车展隆重亮相。与此同时,在Koenigsegg工厂,一条标准汽车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2001年--银色量产原型车CUS在巴黎车展惊艳亮相并引起巨大轰动。世界各大汽车杂志对该车争相报道。在它荣获的诸多设计大奖中,比较有份量的奖项包括德国Red Dot设计奖和瑞典轿车优秀设计奖。

前不久Koenigsegg CC还被瑞典汽车杂志《Automobil》选为最佳年度轿车。美国权威汽车杂志《Car and Driver》对该车进行了一系列试驾后断言,该车在加速、横向重力和刹车等重要指标上远远超过其竞争对手。 2002年--第一辆定制的Koenigsegg CUS组装完毕,并在3月份举行的日内瓦车展被隆重交付给自豪的车主。

这辆红色的豪华轿车计划当年年底打破世界最高时速记录。 2003年--Koenigsegg对2003年车型CCBS的造型和性能做了重大改进,其中对悬架系统的改进是与世界知名试车手Loris Biccochi共同完成的,他曾试驾过诸多一流品牌汽车,包括兰博基尼、法拉利和布加迪。Koenigsegg搬迁到Angelholm郊外FIO空军基地。英国BBC《Top Gear汽车评测》曾将CCBS誉为有史以来试驾过的最快的跑车。

Koenigsegg现在还保持着最强劲的街车《吉尼斯世界记录》。 Koenigsegg公司在Angelholm附近购买了一家十分理想的新工厂,并着手扩大连续生产基础设施。因为Koenigsegg CC的每一个关键部件都是经过专门设计并且是举世无双的,所以公司聘请了许多资深复合式工程师和CAD/CAM技师。

曾参与萨博、宾利和布加迪等项目的建模师们最终创造了Koenigsegg CC那与众不同的车体。工程师们还为此在模型车间搭建了一套带CAD/CAM功能的三维测量系统。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