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对联的起源.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3-02-17浏览:456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 孟昶(chǎng),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 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 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 五代 后蜀主 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 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
但据《楹联概说》考证, 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 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
扩展资料对联又称 对偶、 门对、 春贴、 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 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 对仗工整, 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对联作为一种 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对联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
相关推荐
- 大督硅藻泥怎样进行分辨
- 福田汽车是中国自己的品牌吗?和日本福田什么关系?
- 如何辨别硅藻泥的真假
- QQ代理服务器怎么设置
- 瑞风M37座落地价多少?瑞风M3购车价
- 王者荣耀上单怎么打
- JJ是什么牌子摩托车
- 安全环保演讲稿
- 保定五金店哪里有地宝线
- 如何设置QQ登陆代理服务器?
- 汽车abs传感器RL是哪边
- 如何设置QQ的登录代理服务器
- 瑞风M32022款7座多少钱能落地?瑞风M3报价
- ABS刹车泵上的RR,LR,LF,RF,是什么意思
-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什么意思?出自那里?
- 怎么辨别硅藻泥的真假
- 安徽农业大学排名
- 背胶软磁条磁性多久
- 戒烟失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燃油泵控制单元和燃油泵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