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毛竹(禾本科 刚竹属)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

作者:Judy发布时间:2023-02-13浏览:459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

[形态特征]

又称楠竹、江南竹,秆散生,高达20米,径16厘米余,中部节间长可达40厘米,基部节间较短,新秆密被柔毛,有白粉,老秆无毛,节下有白粉环,后渐变黑,分枝以下秆环不明显,箨环隆起,初被一圈毛,后脱落。笋期3月下旬至4 月,秆箨厚革质,褐紫色,密被棕色毛和深褐色斑点,斑点常块状分布;箨耳小,耳缘有毛;箨舌宽短、弓形,两侧下延;箨叶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绿色,初直立,后反曲。枝叶二列状排列,每小枝2~3叶,叶较小,披针形,长4~11厘米,宽0.5~1.2厘 米;叶舌隆起,叶耳不明显,有肩毛,后渐脱落,花序穗状,每小穗2小花,颖果针状,幼苗分蘖丛生,每小枝7~14 片,叶片大,叶耳小,肩毛长(见彩图14 8)。

常见栽培变种、变型有:

龟甲竹var.heterocycla又称佛面竹,也有的把其列为种,Ph.heterocycla,接近根部之秆,节间倾斜,一部分交相结合,下部节间全膨大臃肿状,高3~6米。

花秆毛竹f.huamozhu亦称花竹,新秆黄色,节间有多数粗细不一的绿色纵条纹。浙江多见。

金丝毛竹f.gracilis中小型竹,秆高不过8米,径3~4厘米,竹壁较厚,呈黄色。江、浙、皖多见。

[分布]

原产我国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海拔1000米以下广大酸性土山地,分布广泛,东起台湾,西至云南东北部,南自广东和广西中部,北至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均产之。这地区大约在北纬24度至32度和东经102度至122度之间,以浙江、江西、湖南为其分布中心。

[习性]

好光而喜凉爽,要求温暖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不低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800毫米地区都能生长。垂直分布高度与纬度、经度、地形有密切关系,一般分布在800米以下。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最宜,过于干燥的沙荒石砾地、盐碱土或积水的洼地,都不能适应。竹鞭的寿命可达10年以上,1~6年为幼、壮龄阶段,嗣后逐渐失去萌发力。

[繁殖与栽培养护]

毛竹虽可种子育苗造林,但由于从育苗到成林的时间长,故一般多用移竹造林,选择2年生秆形较小、发枝低、竹鞭粗壮者作竹种,挖掘时按竹鞭行走方向找鞭,一般留来鞭20~30厘米,去鞭40~50厘米,宿土20~30千克,留枝3~5盘,削去顶梢,母竹远距离运输,必须包好扎紧。种竹要深挖穴,浅栽,务使鞭根舒展,不强求竹秆直立,竹蔸下部垫土密接,分次回土踏实,浇足定根水,设置支架。初期抚育着重除草松土、施肥、灌溉,成林后进行护笋养竹、间伐及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毛竹丛枝病、梢枯病、秆茎腐病、竹黑痣病、竹织叶野螟、竹笋夜蛾、竹斑蛾、竹巢粉蚧、黄脊竹蝗等。防治方法:①防治见“刚竹”。②其他病害防治喷洒多菌灵或苯来特等药剂。

[观赏与应用]

毛竹秆形粗大,端直挺秀,清雅宜人,风景区,城市郊区,营造纯林或与阔叶树混交,对净化空气、减弱噪声,改善小气候都有很大的作用。

毛竹秆材长而通直,韧性较强,富有弹性,抗拉力强,可搭工棚、脚手架、风帆撑桅,捕鱼浮筒以及美术雕刻等。劈篾性能好,可编织各种用具。纤维长,是造纸的优良原料。此外,竹鞭、根蔸、枝箨都可加工利用。笋味鲜美,除一般食用外,还可制笋干和罐头。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