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未来的两大增长点是什么?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458
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情况,人们都非常关注。中国经济还要增长和发展,要研究清楚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从现在来看,增长点有这两个:一、全方位开放过去的开放经常讲两句话:扩大出口、吸引外资。
扩大出口是利用国际市场,吸引外资是利用国际资本。当时我们刚刚改革开放,选择这个战略是对的。因为当时没有国内市场,所以要利用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过去我们穷,缺乏资本,所以要吸引外资。
中国的这个战略差不多几十年了,但是目前遇到一些阻力,所以中国现在必须走向全方位开放,让别人搭我们的“便车”。这种全方位开放必然会推动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学术界把全球化分三次。
第一次是在1750年-1950年,当时全球化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以殖民推动。二战的结束,就标志以殖民为特征的全球化结束了。山东,繁忙的青岛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全球化是从1950年到现在,这次全球化的特征是以国际贸易的方式推动。
世贸组织、世界银行都产生于这个时期。1978年我们才改革开放,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但作为发起人的美国,制造业向外转移,国内基础设施陈旧,工人工资二十年没有加多少。
美国率先引起了反全球化的浪潮。特朗普的上台是反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西方对中国有点害怕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全产业链。五六年前我去美国拜访过一个经济学家,他对我说,你们一开始生产服装、鞋帽、袜子,然后又生产家电,家电生产完又生产汽车,汽车生产完又生产高铁,高铁生产完又生产IT,IT生产完又生产飞机。
你们是全产业链,而且14亿人口支撑全产业链。我估计人类社会可能进入第三次全球化,就是全球配置资源。全球配置资源可以解决第二次全球化的一些缺陷。别人搭我们资源的“便车”,有两方面资源。
第一,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人富有起来了,去年出境旅游规模1亿多人次,世界都感到震惊。开放市场可以从消费和供给上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发展。青岛机场边检站民警为一个出境游家庭办理通关手续。
今年在上海要建立一个永久性的进口贸易博览会,广州是出口贸易博览会,而且相应的要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包括资源类、技术类、民生类等商品。第二,巨大的过剩资本。全方位开放服务业市场,如金融、教育、医疗等等。
在某些领域,外资持股比例的上限放宽到51%,三年以后就不设置上限了。另外是可以加大对外投资,像“一带一路”给中国资本找了新的出口。中国要引领第三次全球化,推动技术、资本、劳动在全球的配置。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寻找新的支持增长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不能单纯理解为“三去一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估计在未来七年左右的时间,可能有三个产业要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1.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未来二十年左右时间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8个要点:新能源——人类社会未来一定会爆发一场能源革命。新能源最近几年技术突破非常大,五六年前我调研时发现,技术路线思路还很模糊。
但这一两年一看,变化已经很大了。我估计新能源时代不必等到遥远的未来,可能就是很快的事情。去年七月份我参加法兰克福的汽车展,主题叫“大象转身”,很多大牌厂商的样车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传统汽车。
新材料——许多产业提升要靠材料变革。新材料领域未来要长出好多黑科技,而且可能都是中小企业弄出来的。最近在广东调研,他们谈到一件事,华南一个新材料科技园,有400多家民营企业入驻。举个例子,现在最大的污染源是塑料袋,有家企业准备用可溶性材料生产薄膜和塑料袋,用完之后埋在地下24小时就变成碳水化合物了。
现在这个可溶性材料成本比较高一点,一旦把成本降下来,所有塑料袋都是用可溶性材料,哪有什么污染?生命生物工程——生命生物工程涉及到卫生、医疗、健康等等,范围极其广泛。最近我去一个实验室,他们告诉我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将不再是器官移植,而是器官再造。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还有巨大发展,软硬件前景都很大。
硬件上,一些关键零部件我们现在还生产不出来,国家每年进口芯片的钱和石油的钱一样多。我最近跑了一些调研,预感硬件上的革新快要完成了,一旦完成将是巨大的市场。而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