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唐雎不辱使命练习题答案

作者:残颜发布时间:2023-03-09浏览:460



一.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样的用心? 2.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此题意在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具体答案依学生见解,不求统一。 2.参见“课文研讨”。
二.下列各组划线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3.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课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对话,写人物对话,离不开语气的表达。

虚词运用得恰当,能妥善表达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才能把人物的神态描绘得更形象、逼真。借此可以让学生熟悉、积累更多的文言文语气词。 1.“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2.“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3.“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4.“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三.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此题意在使学生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文言词语,疏通文言文意的方法。

1.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易:交换。 2.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虽然:既便如此。 3.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徒:只。

四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请你请教老师,查找有关资料,说说战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讲讲他们的故事。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