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安童十八岁当宰相,年轻的管理者靠谱吗?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2-04浏览:455


年轻,是一个让人充满希望的词语。但是放在职场语境中,“年轻”却不总是一个值得自豪的标签。

尽管这些都可以靠时间慢慢改变,但是职场却未必有耐心陪你慢慢长大。要想实现快速突围,只能主动打破职场对于“年轻”的偏见。元朝历史上,有个十八岁就登上宰相之位的少年。十八岁,无论搁古代还是搁现代,都是妥妥的“小鲜肉”。

但是这个“小鲜肉”一登场,却让一众“老腊肉”都心生敬畏。他是谁?凭什么登上宰相之位?又是如何hold住朝堂的?乐与长辈交谈,不胆怯这位十八岁当宰相的少年,名叫安童。他的仕途起点很高,十三岁便入宫掌管宿卫军。

当然,高起点得益于祖上恩荫。但是日后的飞速攀升,还是因为他有远超同龄人的智识。安童是蒙古开国功臣木华黎的四世孙。

中统初年,元世祖忽必烈追录元勋时,召安童入宫掌管宿卫军,当时安童才十三岁。他的母姓弘吉剌氏,是皇后的姐姐。一次,母亲入宫面见皇后,正好遇到忽必烈,于是就在皇帝面前对儿子一通猛夸:妹夫啊,别看你外甥年龄小,但却有辅国之才,因为他特别喜欢和大人一起讨论国事。

中统四年(1263年),朝廷准备惩处阿里不哥党徒千余人,忽必烈问十六岁的安童:“朕欲把他们处以死刑,你以为如何?”安童回答说:“人各为其主,陛下刚平定大难,立即以个人恩怨而杀人,将何以使未归附者臣服。”忽必烈闻言大惊:“卿年少,为何说话如此老成,这话正合朕意。”因此对安童十分器重。至元二年(1265年),十八岁的安童被拜为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

安童辞谢道:“今三方虽然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臣年少负此重任,恐四方会轻视朝廷。”世祖不禁有些激动,过了一会儿才说:“朕已考虑成熟,再没有别人比你更合适了。”遭遇强势对手,不退让安童执政时期最大的政敌是时任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两人打得不可开交。阿合马因为善于“理财”,颇得世祖忽必烈的信任。

仗着这份宠信,阿合马凡事直接上奏,根本不通过安童。甚至私自提拔任用干部,完全无视用人的规章制度。安童向世祖进言:“咱们的规章制度都是全体讨论,由您拍板决定的。现在阿合马负责的尚书省带头破坏规矩,任用的人也不合适,这事儿您得管管。

”阿合马立刻回击:“事无大小,皆委之臣,所用之人,臣宜自择。”世祖对两人所奏均予许可,但明显偏袒阿合马。安童见阿合马越来越专权,忍无可忍,于是接二连三上奏:“阿合马挟宰相权,为商贾,以网罗天下大利,厚毒黎民,困无所诉。

”世祖命令进行审查,阿合马问:“这话谁说的?臣等敢和他当廷辩论。”眼看二人的矛盾越来越深,世祖只好将安童遣往西北边境,辅佐皇子那木罕守边。后来阿合马被杀,安童再次回朝入相。

勇于纠偏问题,不沉默作为年轻的宰相,安童有不成熟的地方,但也有很多闪光点,比如遇到问题敢于纠偏,敢于提意见。一次陕西省奏报,近来因闹饥荒,盗贼横行,如果不公开处决一二就不足以惩戒其他人。安童奏道:“强盗与窃贼都处以死刑,恐怕是不恰当的,凡处以死刑者,应该按原规上报待批。”皇帝采纳。

中书省上报一批待录用的官员姓名。世祖说:“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自选择,其余卿等决定,这是你们的职责。”安童奏道:“如今近侍臣僚乘机引荐一些不称职人,并说某人应居某官某职,然后将名单交付中书省执行。

臣认为选任官吏本有一定制度,凡不符合制度者,臣不执行。不过我担心这些人在陛下前说我的不是,望陛下详察。”世祖说:“卿言正确,今后若再有徇情枉法者,拒不执行;有胡言乱语的,立即奏报。”年轻管理者靠谱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管理者应是经验老道的长者。

但是在今天,很多企业的管理层都在逐渐趋于年轻化。《企业管理杂志》对此有过分析,认为: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经验的作用在逐渐弱化。年长者未必比年轻者拥有更多明显优势。

而且,这是一个代际变短、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过去人们会称60后、70后,但到了80年代,有了80�。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