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不淹水真的是因为德国人下水系统建的好吗?
作者:紫南发布时间:2023-02-26浏览:463
不少网民认为,青岛号称“中国最不怕淹的城市”,是得益于上世纪初德国人占领青岛期间修建的排水系统。很多网帖的依据,应该是源于南方某媒体2010年刊发的报道《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勇认为,德国建设排水系统的理念对青岛确有影响,但“青岛不怕淹靠德国下水道”这种归因太简单、不够客观。
青岛市市政公用建设中心副主任黄绪达说,德占时期共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但大部分管网因为超期服役和城市规划等原因,已陆续被翻建整修,只有位于安徽路和大学路的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正常使用。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影响已经非常小了。
记者还实地探访了仍在使用的2.66公里德国排水管网。安徽路排水管道入海口位于青岛前海一线,距离青岛著名景点——栈桥只有几百米远。管道口是一个约3米长、2.5米高的长方形,内部则与西北的窑洞类似。
网上曾有传言说管道内可以跑大卡车,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小轿车单向通行应该毫无压力。
专家认为,青岛极少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是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温和气候水文条件和完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能快速经地面径流汇入大海;青岛地处温带季风区,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此外,青岛在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方面投资很大,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虽然德国当时的城市建设理念直接影响了青岛后来的城市规划,但有些设计也给现在的城市防汛带来不少隐患。例如,胶济铁路穿越整个青岛市区,当时修建了多个地下涵洞让铁路穿行,这些涵洞成为目前城市防汛重灾区,几乎每年这些涵洞都会被淹。为此,青岛市在防汛期设置了警示牌,并派专人值守。
近些年,随着“海绵城市”成为热门概念,每年都有很多地方政府到青岛参观学习,有些地方甚至希望复制青岛的地下管网建设模式。
然而,正如乔全荣在知乎的回答所说,如今的城市与一百年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每条马路下都埋了十来种管道,不太可能像德国人当年那样修建“可以跑汽车”的下水道了。
此外,市政建设必须考虑成本问题,比如,使用800毫米管径可以保证100%不积水,300毫米管径可以保证95%降雨不积水,成本却相差数倍,到底如何选择?毕竟城市建设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一定要做到100%不见得就是最好的选择。
相关推荐
- 车上的ipod是什么意思
- 刘海容易油怎么办?
- 二手标致RCZ,12年6月份,大概能砍价多少
- 中国那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是最好的?是那个朝代修建的?
- 满天星冬天怎么养殖方法
- 北方冬季如何种植满天星
- 嫁接睫毛后还能化妆吗
- 海豚是什么类动物
- 想要选择好看的过道吊顶,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呢?
- 影响孩子学习进步的坏习惯有哪些?
- 企业QQ空间怎么访问
- 刘海容易油怎么处理
- 标致RCZ新车资讯标致RCZ车险大概多少钱
- 48v轻混bsg和isg哪个更好
- 匡威1970s和all star的区别
- 中国哪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最好
- 毛主席诗词《七律 长征》中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的“三军”是指的哪三军?
- 黄四海是谁演的
- 火车有哪些类型
- 谁知道《07-GHOST》(中文译名为《神幻拍档》或《七鬼神》)什么时候出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