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古诗有哪些?
作者:残颜发布时间:2023-02-25浏览:464
立夏,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标志着天地万物由生到长的转折,天地万物由此进入一个辉煌的时刻。如果没有夏的成长,就不会有秋收冬藏!因此,古时候的诗人对于立夏充满了热爱,写下了无数溢美之辞。
一、立夏时节,春天开的花儿凋谢了,屋檐上的小燕子们都出壳嗷嗷待哺,槐树柳树叶开始繁盛。
这样的景色下南宋诗人陆游写下了《立夏》: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他的这首《立夏》,首联和颔联就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夏天来了赤帝,将那旗帜插在城头上,春天的东君整理军队走了。夏天新来的燕子们,一边衔泥修筑新的鸟巢,一边玩闹, 花朵全部都凋谢了,蜜蜂也比以前少了许多。颈联和联尾联则是重点在写景,也让这整首诗更具有诗情画意,外面的槐树长得郁郁葱葱,非常的茂盛,外面非常的炎热,这也天是夏天最迷人的样子。
每当到了日暮时分,那么就应该要沐浴了,重新换上新的夏衣,准备开始过炎热的夏天。同样是南宋诗人的项安世也根据这样的景色写下了《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其一》:满城杨柳绿依依,背著春风自在飞。却是杨花有才思,一时收拾伴春归。
他的这首《立夏日南风大作二首.其一》,也是写得很美,开篇的两句更是别出心裁,写出了新意;满城的杨构在微风中长得郁郁葱葱,看上去非常的壮观,也非常的漂亮,由于是正面迎接着风,使得杨柳在春风中自由自在。只有那杨花最有心思,到了这个季节,已经把春天给结束了,终于是来到了夏天。也有明代的诗人吴俨写下了《立夏日郊行约介夫先生不至》:春光才尽落花稀,追补春游尚未迟。
满地绿荫如布席,扑人飞絮似撩诗。便先数日有何好,再后几时无此奇。笑杀城东草玄者,独眠高阁未曾知。吴俨这首诗也写尽了春天走后下来刚来的景色,诗中写道春天走了很多花也开始掉落,抓住春天的尾巴春游一番也还不迟。
立夏时节绿叶一天一个样,这是它们生长的主场。这样清新的绿荫,既有夏之稠密,又有新叶的新绿,投射到地面,形成最美的绿色空间,在这里游玩,如果还遇见飘飞的柳絮,零星开放的芍药芳草,幽静深美,和晚春并无两样。而且气温舒适,或坐或饮,更有一种绿色洞天的美好。二、立夏不仅景色美丽,而且对于农人们也是个很重要丰收季,不仅仅是地里的庄稼,很多蔬果也到了最鲜美的时刻。
宋代的赵友直便用诗句记载了农田里丰收景象,写下了《立夏》: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赵友直的这首《立夏》,写得也是很有趣,整首诗意境唯美,同时又有着淡淡的忧伤,首联和颔联重点是描写立夏后的天气,还有寻常的风景,一年四季四个不同的季节,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互相催促对方,只是一夜春风过后,便是带来了酷暑。地里的小麦已经长成长了,花园里的梅子也已经熟了。颈联和联尾联又是描写了内心的感伤之怀,黄莺鸟啼叫过后春天就过去了,可是依旧还是有一些忧愁,蝴蝶在残花上徘徊,只恨春天逝去的太早了。
睡了一觉之后,从南窗吹进来的风,还是让人有一些困意,于是只好默默地看着被槐树遮蔽的亭子。清代诗人张英的《吴门竹枝词二十首 其七》里则是描述了立夏期间少数民族的的节日跟立夏当季的果蔬:浴佛佳辰逢立夏,樱桃竹笋虎丘来。一声昨夜春归曲,新绿荫中缓举杯。
立夏时节是边远的南方少数民族浴佛节,张英去正好要去附近的虎丘寺庙,顺便也尝了这里早夏的时令特产。在虎丘的酒楼落座,吃的是这个季节最美的樱桃和竹笋。那窗户外的绿荫,扑进窗帘来,酒楼中有着歌女唱着送春曲,有隐隐飘来了佛寺钟声。在这样绿色的氛围下,缓缓举杯,神思慵懒俊逸。
清代诗人孙云凤也同样用诗句记录了立夏当季水果《少年游-立夏》:去年今日阑干外,日暖午风轻。红摘樱桃,青拈梅子,何处寄离情。去年的今天,也是立夏,却是有太阳的,太阳明丽,午间的风轻轻吹来,诗人和家人一起在院子里摘着樱桃,吃着青梅,那欢快和清新灵动的家常美,何其生动。
三、立夏时节也有属于自己的小习俗,宋代诗人长卿在自己的诗词《立夏》里记述了立夏的小习秤人:南疆日长北国春,蝼蛄聒噪王瓜茵。新尝九荤十三素,谁家村西不称人。相传,立夏秤人这种风俗源于三国时的阿斗。刘备因南征北战,东讨西杀,带着阿斗很不方便,就把阿斗由赵云护送交给孙夫人抚养。
孙夫人是后娘,怕别人说她虐待阿斗,就当着赵云的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此日,正值立夏。到来年立夏再称一次,如果体重增加了就证明没有虐待,后来此事传入民间就形成了风俗。南宋诗人陆游在《幽居初夏》中还记录了另一个立夏的习俗“喝茶”。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