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作者:紫南发布时间:2023-02-04浏览:461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是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期。那么三伏天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伏邪”所指“六邪”是古时人们的一种说法,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在夏日里暑邪会逐渐的深伏于体内,而不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伤肺气,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发热等疾病。而进入冬季以后,这些病会反复发作,“……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要“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调房里。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
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
初伏: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称入伏)。 中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通常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 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最后的一伏。
也指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时间。也作终伏、三伏。 总的来说“三伏天”其实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的气候特征 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这是因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长,白天时间长,阳光照射的时间也长,地表吸收的热量远大于支出,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间地表热量的积累达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
- 植物可以干什么 植物的好处有哪些
- 蹲便器水箱的十大品牌
- 苗木的具体管理措施有哪些?
- 济南花卉市场批发市场有哪些?
- 芹菜炒圆葱腐竹的家常做法
- 山东烟台王女士拆婴儿礼盒拆出40多根针,你有买到过被过度包装的商品吗?
- 芹菜炒圆葱腐竹的家常做法
- 海口有几个花卉批发市场?
- 卫生间冲水箱哪个牌子最好
- 10-15万买什么车好
- 吉利金刚2019款落地价格多少钱?
- 红米手机如何鉴别真假?
- 刚接触的女朋友怎么去聊天
- 如何挑选优质红酒?
- 新车一汽丰田威乐多少价格?
- 新交的女朋友怎么聊话题
- FHP3205低压MOS管的参数是多少?
- 华为手机音乐音量保护怎么关闭?
- 成人用品售货机10大品牌排名前三的都有哪些?
- 国内品牌成人用品加盟店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