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作者:Judy发布时间:2023-02-19浏览:462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出自唐代王驾的《社日》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赏析 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民俗中有春秋两祭,称为春社和秋社。从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王驾的《社日》显然写的是春社。 诗的起笔两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从村居风光着墨,“稻粱肥”叙写的是庄稼的长势,一个“肥”字,跃然纸上的是丰收的景象,而孕育其中的则是农人的喜悦。一片风景何尝不是一种心景,诗人以“肥”字统摄全诗,笔触也渐渐由村外的靓丽风光移至村内,“豚栅鸡栖”,说通俗一点,就是猪归圈,鸡回巢。诗人信手拈来,借这农村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场景,以六畜的兴旺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山野的自然景观,还仿佛可以嗅到裹杂着的泥土气息,听到那久违的鸡鸣犬吠。见猪见鸡,而唯不见人。农人家家“半掩扉”,“半掩”可见民风的淳厚,很有点“夜不闭户”的太平安宁之气。
然而,人又去哪儿了呢?这样又构成了一种悬念,极为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人并没有将笔墨集中于“社日”表演的热闹场面,而是把“聚焦点”集中于“社散”之时。
桑树、柘树的影子斜斜的,长长的,既是夕阳余辉的照射,又是农人心境的体味,“桑柘”还暗示出了山野蚕业的火红,可见诗人用语的艺术匠心。“家家扶得醉人归”,结句造语奇峰突起,更是神来之笔,可谓全诗的精髓之所在,大有点铁成金的妙用。正因为有了这“醉”,前文的“肥”,也就落到了实处。因“肥”而“醉”,又因“醉”而映衬了“肥”,“肥”的是庄稼,“醉”的是农人的心呀。
同时,“醉”还扣住了“社日”的正题,衬托出社日的盛况。 诗人未有一字正面写社日,却通过一些极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勾勒,诸如“稻粱肥”、“醉人归”和“豚栅”、“鸡栖”,烘托出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的却是农人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 全诗朴实、真切,无一丝刻意雕琢之痕迹,犹如一幅淳朴而又情趣盎然的乡村风俗画。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田园生活。
可以说,它是晚唐诗中的别具一格之作。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翻译及注释 全文翻译 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注释 (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 (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
(3)桑柘:桑树和柘[音“啧”]树。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作者简介 王驾,晚唐诗人,字大用,自号守素先生,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仕至礼部员外郎。后弃官归隐。与郑谷、司空图友善,诗风亦相近。其绝句构思巧妙,自然流畅。
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赞曰:“今王生者,寓居其间,浸渍益久,五言所得,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相关推荐
- 勇气是什么比喻句
- 有效的离婚协议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 122是什么意思?
- 海棠花不开花的原因是什么?
- 122什么意思?有求简洁明了。
- Fendi 芬迪手袋辨识要点
- 122是什么电话号码
- 2013款宝来1.4T参数配置多少
- 要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的资料,每个50字
- 请问一线天是哪个风景区?
- 人造卫星是天体吗
- 绝地求生里平底锅有什么用?为什么那么多人捡?
- 垂丝海棠为什么不开花四年前买的,当时满树的花。但第二年至今己四年长得很好,就是不开花。请专家指教一
- 感动中国人物事例有哪些?
- 周杰伦尽心尽力打造的《床边故事》,为何只火了一首歌呢?
- 直三棱柱和正三棱柱的定义是什么
- 什么条件下离婚协议有效
- 跑马拉松需要哪些装备
- 抖音四川观察什么梗
- 我想去好声音,,需要怎么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