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肉舍利的舍利子是什么?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3-07浏览:456


根据百科的严谨性与科学性,特别指出以下内容未经求证,未必符合科学事实(烧舍利要放入一些东西,掌握火候等,才有骨灰留下。佛教经典《如意宝珠金轮咒王经》不加掩饰地说道:“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玻璃众宝等造作舍利……行者无力者,即至大海边,拾清净砂石即为舍利。

亦用药草、竹木根节造为舍利(注释:《大藏经》第十九卷密教部《如意宝珠金轮咒王经·如意宝珠品第三》。

) ,仅供参考 :它的各种神奇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学医的应该明白结石的外观以及物理性能.结石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易碎(所以可以用超声破碎石),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大德的舌,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何况体内结石数量极少,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大德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非常惊人(数十到上万都有),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有那么多“烧不化结石”的人,能活吗?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

仅仅皈依一年的在家居士,往生焚化后也出现了五彩舍利子,而普通素食者,还有很多素食动物,他们有舍利吗?各种例子中,有的舍利纯净无暇,有的能凭空出现(天降舍利雨),有的会发光,有的能生长,有的大德能在骨头上显字,甚至肉身缩小或消失,这些更是无法用常理和现代科学来解释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舍利子“原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舍利 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 ,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有很多天降舍利的实例.“舍利子“为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

因此佛徒看到舍舍利是古印度梵文名称,其本义指尸体或灵骨。佛舍利特指释迦牟尼火葬后遗存的固体物质。佛教舍利的含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生身舍利,也称真身舍利,即佛陀火化后的遗骨,其又分3种:(1)骨舍利,白色。

(2)发舍利,黑色。(3)肉舍利,红色。二是法身舍利,是指佛教大小乘一切经典。

三是全身舍利,最初指多宝佛之舍利。四是碎身舍利,最初指释迦牟尼佛舍利,释迦牟尼佛入灭时因火化而使尸骨碎裂,故曰碎身舍利。五是影骨舍利,指用其它材料仿制或代用的舍利,佛教认为影骨舍利与真身舍利具有同等的加持和功德。六是佛弟子的舍利。

七是高僧活佛的舍利。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舍利,能使我们怀恋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顺佛法。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种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升起依赖心,甚至升起厌烦懈怠的心。《法华经》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

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佛示现灭度后,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便是令众生供敬难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见佛,乃至“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便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

《法华经》上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慧思大师印证:“非汝莫识,非我莫证”。此事可为证明。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