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末伏后天气还热吗

作者:浮生发布时间:2022-06-11浏览:482


  导语:末伏的时间是在立秋后,所以说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立秋后天气就凉爽了,温度就降下去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立秋后还有可能秋老虎袭来,秋老虎是短期回热天气,这段时间同样也是炎热难耐。那么末伏后天气还热吗?末伏天还热吗?以下是小编关于末伏的介绍。

  末伏后天气还热吗

  末伏后天气还热。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出伏后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通常低于30度。 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 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

  末伏过后气候特点

  1、气温变化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2、南方“秋老虎”

  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对于刚刚走出三伏并且遭遇严重伏旱的地区,如果继续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

  民间根据历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二十四个秋老虎的说法,广为流传,这意思是说,每年的立秋当天如果没有下雨,那么立秋之后的二十四天,同样是很热的,就把这二十四天叫做二十四个秋老虎;如果立秋当天下雨了,哪怕是小雨,则称为“顺秋”,民间有俗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意思就是说顺秋以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凉爽宜人。

  什么是“穿衣秋”和“脱衣秋”?

  今年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14时53分48秒;今年末伏的时间段为8月10日~8月19日,立秋后距离“三伏天”结束还有13天。

  夏有三伏,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秋后一庚为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起始点,“末伏”的时间起点总是在立秋之后。因此“立秋”后的天气不会立马降下来,但是它有一个逐渐变凉爽的过程,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当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降低至22℃以下时才进入“秋季”,这个时间点往往要在“秋分”(9月23日)前后。

  立秋至秋分这一段时间是“秋老虎”的高发时间段,这里的“穿衣秋”和“脱衣秋”就是形容“立秋至秋分”这一时间段的气温炎热程度。如果是“穿衣秋”,就说明立秋后天气会逐渐凉爽,“秋老虎”的势头就会比较温和,人们要逐渐添加衣服防止着凉。如果是“脱衣秋”,那么就说明立秋后,气温还会长时间处于炎热状态,对应的“秋老虎”的势头会比较猛烈,人们依然会穿得比较单薄。

  公秋爽,母秋凶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今年是“公秋”,那么今年立秋后气温就会相对凉爽;如果今年是“母秋”,那么立秋后还会有长时间的炎热天气,“秋老虎”的势头会比较强。

  那么什么是“公秋”,什么是“母秋”?具体有3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照月份来划分,如果立秋的时间在农历六月就是“公秋”,如果立秋的时间在农历七月就是“母秋”;二是按照农历尾数的“单双数”来划分,如果是单数就是“公秋”,如果是双数就是“母秋”;三是按照立秋时间出现的白天和黑夜来划分,如果出现在“白天”就是“公秋”,如果出现在“黑夜”就是“母秋”。

  今年立秋的时间是8月7日14时53分48秒,农历时间为六月廿九。按照月份来划分是农历六月,属于“公秋”;按照农历尾数的“单双数”来划分是“廿九”,是单数,属于“公秋”;按照白天与黑夜来划分,很明显立秋的时间出现在白天,属于“公秋”。今年是属于“早立秋”以及“公秋”,立秋后气温会变得相对凉爽,可以说今年是“穿衣秋”。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