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量子力学为何接近神(量子力学诸神散落何方)

作者:山水闲人发布时间:2023-02-11浏览:455


90年前的秋天,第六次索尔维会议召开,玻尔和爱因斯坦又一次为量子力学的完备性问题争执起来。这不是偶然,早在三年前的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上,哥本哈根派和经典物理派之间就有过正面交锋。

当年,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有学界教皇之称的玻尔,还有提出物质波的德布罗意、提出薛定谔方程的薛定谔、发现测不准原理的海森堡、发现不相容原理的泡利……物理界的诸神齐聚一堂。

作为两派的代表人物,玻尔和爱因斯坦碰撞起来互不相让。 “这就像在下一盘棋,爱因斯坦始终能拿出新的例证。”埃伦费斯特这样向他的学生们描述随后发生在玻尔和爱因斯坦之间的争论……埃伦费斯特信手拈来几个恰当的隐喻:“玻尔不断从哲学的烟雾中寻找工具,来粉碎对方一个接一个的例证;而爱因斯坦就像玩偶盒里的弹簧小人,每天早上都会精神饱满地从盒子里蹦起来。啊,这场激战真是千金难买!” ——《纠缠:量子力学趣史》 两次索尔维会议留下了一连串精彩的论战,还有不止一张珍贵的合照。

争论仍在继续。然而仅仅三年后,纳粹便正式掌权。在当时,德国是当之无愧的科学中心,参与索尔维会议的诸神有不少都和德国学术圈关系密切。

量子力学的发展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与会的科学家们又经历了什么? 爱因斯坦:去新大陆再续前缘 1931年12月,在驶往帕萨迪纳的轮船上,爱因斯坦盯着飞翔的海鸥。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我在柏林的职位,从此浪迹余生,海鸥伴轮船而飞,他们就是我的新同事。” ——《纠缠:量子力学趣史》 在纳粹正式掌权之前,早已成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的爱因斯坦便去了美国。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1933年,“希特勒冲锋队”闯进了爱因斯坦在德国的家,如果他没有离开,后果不堪设想。爱因斯坦在写给玻恩的信中说,“在德国,我已经被升格为一个‘邪恶的怪物’,我所有的财产都被夺走了。

但无论如何,这些财产终究不会永远属于我,我只能用这种想法来安慰自己了。” 当然,爱因斯坦不会一直沉浸在沮丧中,他也没有“浪迹余生”,而是加入了刚成立不久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他依然思维活跃,而且爱朋友,不仅和老朋友们恢复了通信,还结交了不少年轻人,其中包括哲学鬼才哥德尔、为量子力学下一个阶段做出贡献的玻姆,还有他的新搭档波多尔斯基和罗森。 1935年,《物理评论》发表了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三人的作品,这篇以《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可否被视为完备的?》为题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EPR佯谬。

这意味着他们再一次对哥本哈根学派发起了挑战。 薛定谔:那只著名的小猫是这样诞生的…… 在颁奖典礼之后的宴会上,薛定谔这样结束了他的祝酒词:“我希望不久以后能再次回来……不是来到一个彩旗飘飘的庆典大厅。在我的行李箱里,也不会有这么多正装,而是肩上扛着两个长长的滑雪板,背上背着帆布包。” ——《纠缠:量子力学趣史》 1933年,海森堡来到斯德哥尔摩,领取推迟颁发的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薛定谔也来到了这里,和狄拉克一起领取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久前,他刚刚在牛津大学落脚。薛定谔本人并非犹太裔,但出于道义上的考虑,他仍然决定离开柏林大学。 当然,在1933年的典礼上见过老朋友之后,薛定谔也在留意学界进展。

1935年,EPR佯谬发表,科学家们的信件在欧洲和美国之间穿梭。整整一个夏天,在爱因斯坦与薛定谔之间、薛定谔与泡利之间、泡利与海森堡之间、海森堡与玻尔之间,关于EPR主题的来往信件数不胜数,有时一天甚至多达三封。 EPR佯谬让薛定谔思绪万千。

很快,他撰写了一篇探讨EPR佯谬的文章,发表在了《自然科学》上。事实上,这是薛定谔一生中最有名(或者应该说“最出圈”)的一篇论文。 那只人人都认识的小猫,那只关在盒子里又死又活的小猫,正是薛定谔在这篇论文中为“叠加”所举的例子。

薛定谔以这只小猫为“神兽”,为爱因斯坦一派助阵。 海森堡:无解的哥本哈根之谜 海森堡相信,“政治上的变革会独立发生,丝毫不会破坏哥廷根的物理学。”他认为,“他们”能够认可这种二重性,就像量子物理里的二象性一样。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丑恶将从美丽中自行分离”,政治将不再压迫物理学。

——《纠缠:量子力学趣史》 海森堡留在了德国,希望在特殊时期为祖国保留科学的命脉。然而,事态的发展似乎超出了他的预期——纳粹政府要求海森堡主持德国的核武器研发工作。 1941年,德军已经占领丹麦,但身为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玻尔还未离开。

就在这一年,海森堡来到丹麦,和玻尔夫妇进行了一次会谈。没有人知道这次会谈的内容,这就是“哥本哈根之谜”。 有人说,海森堡已经知晓了纳粹的惨无人道,他向玻尔保证,自己会拖延进度,不让德国研制出核武器。也有人说,当时的海森堡已经彻底迷失,他希望玻尔投靠德国,和他一起为纳粹效力。

真相已经沉入历史的长河,但我们知道,玻尔在两年后去了瑞士,而德国也没有抢先研制出核武器。 我们无法追问海森堡是否后悔留在德国,但在EPR佯谬发表的那段时间里,海森堡在写给母亲的信中有这样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在这个科学的小领域里,有着对未来意义重大的价值,我对此非常满足了。这是在这个完全混乱的世界里,我唯一清楚该去做的事情。

外面的世界真的丑陋不堪,而这项工作是如此美妙。” 泡利:不寻常的瑞士岁月 一系列打击使他�。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