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什么是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作者:残颜发布时间:2023-02-07浏览:458


元素的非金属性是元素化学术语的一种,非金属性常表示获得电子的倾向。元素的非金属性包括很多方面: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强弱等·它包含了原子得电子的能力(氧化性),但比氧化性的含义更为广泛。

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1、由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2、由单质和水生成酸的反应程度判断: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3、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4、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5、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

(除氟元素之外,详见下面)6、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7、由置换反应判断:强置弱。〔若依据置换反应来说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则非金属单质应做氧化剂,非金属单质做还原剂的置换反应不能作为比较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氟元素没有正价态,故没有氟的含氧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合物的酸性最强的是高氯酸,而不是非金属性高于氯的氟元素!故规律5只适用于氟元素之外的非金属元素。

8、按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由左到右,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增加,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常表示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倾向;元素的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有着许多内容值得深思的知识点。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讨论的对象是元素,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具体表现为该元素单质或特定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学习过程中,极易混淆。在初中课程中,金属性被称为金属活动性,在高中课程中会对它进行专门的学习。元素的金属性是指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的能力。

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把金属性、非金属性与还原性、氧化性混淆。其实,它们的区别在于所指的对象不同,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指的对象是元素,还原性和氧化性指的对象是物质。判断方法1、由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转换出氢的难易程度判断,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越强。2、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

最高价氢氧化物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按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4、由单质的还原性判断。

或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5、由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遵循强制弱的规律。6、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

一般情况下,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二价铜。7、由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

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金属电极做负极。8、由电解池的放电顺序判断。电解池的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其对应元素的金属性较强。

9、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