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摽梅之年在古代是指多少岁?

作者:紫南发布时间:2023-03-07浏览:457


;     在古代,_梅之年是多少岁的人呢?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那么其中_梅之年的意思是什么呢?有什么由来和寓意呢?话不多说,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一、_梅之年是多少岁       女子_梅之年是二十岁。

_梅之年出自《诗经·召南·_有梅》:“_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比喻女孩子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

“求我庶士”,不妨读为“我求庶士”,而“庶士”,意谓众多的小伙子,可见这位姑娘尚无意中人,她是在向整个男性世界寻觅、催促,呼唤爱情,青春无价,而流光易逝。二、_梅之年的意思      _梅之年: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_梅是指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_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

_梅中的“_”读作“biào”,_梅”指“落梅”_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三、_梅之年的由来      这个成语来源于《诗经·召南·_有梅》:“_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_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_有梅,顷筐_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根据《周礼媒式》记载,先秦时代,在召南地区,每逢仲春之时,当地的媒官便让未结婚的大龄青年去幽会。本诗应当是青年女子在类似三月三这样的男女自由相会的集体狂欢中吟唱的歌曲,目的是为了吸引异性的注意,以寻觅幽会的伴侣。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