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消毒最简单的方法
作者:小兔兔发布时间:2023-02-12浏览:461
就鱼业养殖来讲,生产实践证明,即使是最健壮的鱼,也难免带有病原体。当鱼群进人已消过毒的池塘,就会将病原体带进去引发鱼病。因此,鱼体消毒是十分必要的。
(1)浸洗法。将鱼放人能忍受的较高浓度、较小体积的药液里,经适当时间的药浴,可杀灭附着在鱼体上的病原体。浸洗时间常随药物的种类和浓度、水温的高低、鱼体的大小和体质的强弱而定。总的要求是不损伤鱼体为准。浸洗可在木盆、木船、帆布桶等非金属容器中进行。
(2)全池遍撒法,此法系直接往鱼池里均匀泼洒药物,使鱼在有效的低浓度的药液中长时间浸泡,既能杀灭鱼体表和水体中的病原体,对鱼又不会造成损害,而且还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双重作用。
拓展资料:
如何进行鱼病防治?
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旦生了病,有时不易发觉,等到发现了个别死鱼,已不是个别鱼患病,而是病情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了。鱼病不同于陆生动物疾病,主要是诊断困难。鱼生病后,基本上无食欲,即使是特效药也无法进入体内。对于大水面,如湖泊、水库、港汊等,需大量用药,成本高,而且浓度不易稳定。有些病并非药物能奏效。这些都说明,早期的预防在鱼类养殖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
1.彻底清塘消毒
池塘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成活。改善池塘条件,是预防鱼病和提高养鱼产量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池塘的清整消毒,可以杀灭和清除池中的各种病原体、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及各种敌害有害生物,从而减少鱼类病虫害的发生,使鱼类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加强饲养管理
鱼病发生与否和平时的饲养管理好坏有很大的关系。管理工作科学,仔细全面,鱼病就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反之鱼病发生的机会就多。所以,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是减少鱼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合理的混养和密养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措施之一,对鱼病的预防也有积极意义。在合理混养条件下,对各种鱼来说,密度相对较稀,就减少了传染性疾病的接触机会,疾病的发生就减小了,所以应提倡混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