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我不想打针!”孩子“拼了命”的逃避打针,家长该如何应对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2-21浏览:467


对于打针这件事,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童年噩梦,甚至不少人成年了依然害怕打针,生病了宁可吃药也不打针。每次医院儿科的注射室里也是一片鬼哭狼嚎的画面,家长纷纷使出各自的看家本领,让孩子“乖乖”打针。

被家长按着打针是每个孩子成长都经历过的。

但是对于有的孩子来说,想制住他们显然没那么容易。

孩子:只要我跑得足够快,针管就追不上我

甚至有的孩子为了逃避打针,还上了 社会 新闻。

安徽阜阳一名10岁的小男孩因为害怕打针从医院里“逃”走,竟然一路跑了有50多公里,从安徽一直跑到了河南,直接跨省了!

对于这些的孩子,家长一定十分头疼,那么对于孩子害怕打针这件事,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作者十分生动的讲述了自己孩子打针的过程,总结出以下三个原则,帮助父母们缓解孩子打针过程中的恐惧。

一、家长不能慌

出于心疼的心理,每个父母看到宝宝打针时都会于心不忍,也会担心宝宝太疼。

父母在宝宝打针时最好不要表现得过于紧张,因为可以感受到身边氛围的变化,父母放轻松一些才能让宝宝对打针这件事失去“防备”。

很多家长每次带孩子打针都如临大敌,还没到医院自己就开始紧张了,把紧张的情绪传染给了孩子。

二、解释打针原因

家长们平常就可以通过一些角色扮演 游戏 ,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孩子在医院里会发生什么及打针看病的重要性,为什么需要打针,做好心理上的预设。

同时,让孩子认识到医生、护士是在帮助我们,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孩子对打针的心理紧张和恐惧。

当然也要对打针的疼痛感,父母要据实已告,不要夸张也不要缩小,如果你告诉孩子一点也不疼,那么孩子上当一次以后就绝不会再上第二次,并且孩子会因此不愿意再相信大人。

三、鼓励孩子勇敢面对

打针对宝宝来说,真的是一件大事,宝宝认知能力有限,不会很快适应陌生的环境,离开了熟悉的地方,孩子往往会恐惧新地方,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孩子做好心理疏导。

在候诊的过程中,家长们可以多让孩子注意看那些不哭的小朋友,让那些勇敢的孩子讲讲看病时的事情,给孩子树立榜样,降低恐惧。

如果孩子在打针的时候没有哭闹,即使自己觉得很疼但还是忍住了,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夸一夸孩子很勇敢,并且给出适当的奖励。

总结:

生病打针,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非常普遍而正常的事情。

如果父母能在孩子打针的时候保持自身的平静、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打针,并且不通过欺骗或贿赂的方式达到打针的目的,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地勇敢面对打针。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