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冬天比别人冷,夏天比别人热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3-02-14浏览:458
个体差异而且!
人的体温不是体表温度,人的体表温度只有15度左右,不同的部位有差别。在环境温度达到37度时,自然觉得有了明显的温差.
当气温达到37度时,人体散热很困难,人就觉得很热了.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保持在36.5℃到37℃之间,而外界的温度则通常比这个高或低。人体之所以能始终保持一个恒定的温度,就在于它有个恒温的机制,能与外界进行体温调节或交换。这有几种方式,一是传导,这需要一定的媒介,比如空气,水,金属等,不过因为空气传导性较差,所以并不是主要的散热方式。二是热辐射,主要是通过皮肤直接向外辐射热量,则要在体温比外界温度高时才能较好发挥。三是蒸发,包括出汗和呼吸。当然排便也能散发一定的热量。
但是高温天气下,只有蒸发的散热方式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所以我们经常是大汗淋漓,通过大量出汗,热量被带出,同时,人的肌肉会处于一个松弛状态,减少增热,从而能保持体温处于一个正常范围。
这些生理反应其实都受下丘脑的一个所谓的“体温中枢”控制,它通过遍布全身的神经控制着人体如何来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调节体温。当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极限时,人就会中暑或体温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甚至死亡。
不过就耐高温来讲,曾经有过实验,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两个小时,在70℃的高温中能呆上15分钟,在100℃的高温中呆上1分钟,而不受任何损害。但如果在45℃的湿空气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昏迷。所以,可以确定的是,人体耐高温极限是受湿度影响的,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小,水分蒸发就越快,反之越慢。当气温和湿度达到某一界限时,人体的热量散不出去,体温就要升高,超过人的忍耐极限,便会造成死亡。
当外界环境达到35度以上时,人的散热机制怎么会不起作用?散热机制不起作用的话,那夏季将近40℃的高温,人就不用活了。人体的散热方式包括直接散热(热传导、对流、辐射、通过排尿排便带走热量等等)和汗液蒸发散热。当外界环境达到35度以上时,直接散热不起作用,但还可以通过汗液蒸发来散热。
环境温度35℃虽然比人的正常体温37℃低,但是人长时间处于35℃的环境下也可能会中暑,因为人体自身也会产生热量。
因为人的新陈代谢会产生能量,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来自于分解体内葡萄糖获得。然而在分解葡萄糖产生的能量不仅仅用于肌肉的收缩等生命活动,有一部分转化为了热量。在正常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平衡的,所以人的体温保持恒定。
环境温度高于35℃时,汗液蒸发成为主要的散热方式。如果人的排汗不畅时,产热就大于散热,人的体温会升高,引起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