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作者:紫南发布时间:2022-06-24浏览:476


  病菌侵袭后在干部皮孔周围出现病斑,初期呈泡状、圆形,直径约1厘米,内充满浅褐色液体。自破,流液,5~6个月,病斑干瘪下陷,皮层腐烂,当病斑干枯后,出现小黑点。旧斑于十一月初出现大黑斑。毛白杨、杂交杨、太青杨等幼苗受害最重。

  近年来,杨树水泡性溃疡病在个别地区频繁发生,许多农民对其发病症状和防治方法不了解。

  病原微生物侵袭树干,病斑出现在树干上,病斑在第二年春四月底大面积出现,受害部位明显。该病发生于4~9月份,4月开始发病,5月最为严重,7~8月病情减轻,9月再进入高潮,以后逐渐停止发病。

  发病与气候变化有关,如冬暖夏凉,早春气温回升快,发病早;春温变化大,发病较重;起病时,阴雨连绵可引起病斑的大量出现。

  植树造林或育苗密度大,空气湿度大,容易引起病害。

  控制措施①育苗密度不宜过大,1/15公顷(1亩)不宜超过3000株。干苗留不超过1000株,培育大苗壮苗。在育苗地越冬前浇一次水,提高育苗地的抗病能力。c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减少感染源。冬天出苗前喷1次1%波尔多液或400倍多菌灵;⑤栽后及时浇水、培土,保持根系健康。采用1波美度硫合剂干燥处理,能有效地防治溃疡病。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