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对联的由来是怎么样的?
作者:残颜发布时间:2023-03-01浏览:455
对联的由来如下: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中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中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
对联源于中国文字语音的对称性,出现应该在周朝以前,造纸术和书法的发展,使对联成为独立文体。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
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的由来历史探源详解:
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
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思维方法。
这种阴阳二元的思想观念渊源甚远,《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易传》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42章)。
荀子则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合而变化起。”(《荀子·礼论》)《黄老帛书》则称:“天地之道,有左有右,有阴有阳。”这种阴阳观念,不仅是一种抽象概念,而且广泛地浸润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解释中。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
相关推荐
- 奔驰C180发动机报燃油泵控制单元输出端对地短路是什么意思?
- d-link如何设置192.168.0.1无线路由器
- 金大班电视剧剧情介绍
- 雪佛兰中控里的chevrolet是什么意思
- 福田皮卡车质量怎么样
- 《剑网三》新手玩什么职业好?
- 父母陪伴的句子 经典语录
- 对联的起源.
- 大督硅藻泥怎样进行分辨
- 福田汽车是中国自己的品牌吗?和日本福田什么关系?
- 如何辨别硅藻泥的真假
- QQ代理服务器怎么设置
- 瑞风M37座落地价多少?瑞风M3购车价
- 王者荣耀上单怎么打
- JJ是什么牌子摩托车
- 安全环保演讲稿
- 保定五金店哪里有地宝线
- 如何设置QQ登陆代理服务器?
- 汽车abs传感器RL是哪边
- 如何设置QQ的登录代理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