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简介。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3-02-16浏览:457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 胡适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1891年2月17日胡适生于上海大东门外,世为安徽绩溪人。
其父胡传(字铁花,号钝夫),清岁贡生,官至淞沪厘卡总巡、台东直隶州知州,有著作《台湾纪事两种》传世。 1893年4月12日胡适随母到台湾住铁花先生任所。1895年2月7日偕母离开台湾返绩溪。
胡适5岁开蒙,在绩溪老家私塾受过9年旧式教育,读铁花先生所撰的「学为人诗」,打下一定的旧学基础。1904年到上海进新式学校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并开始在《竞业旬报》上发表白话文章。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考中“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后先入康乃尔大学农学院,1912年春,改入文学院。1914年2月,得学士学位。1915年9月,进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研究院,系主任为杜威。
胡适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1917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古代中国逻辑方法之进化》。 在此期间,胡适热心探讨文学改良方案,并试作白话诗。
而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的通信,以及1917年1月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更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1917年5月,胡适在哥大通过博士学位的最后考试。1917年7月胡适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传个性自由、民主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与旌德县江村江世贤之女江冬秀订婚。
而后,冬去春来14载,两人未曾见过面。1917年12月,胡适回故里完婚,无情人终成眷属。 胡适一家。左为胡适长子胡祖望,右为次子胡思杜,中坐者为胡夫人江冬秀 1919年5月1日,应中国教育团体之邀,杜威携同夫人、女儿来我国讲学,停留两年零二个月,由胡适陪同并任杜威的翻译,作了一百多场的讲座,仅以教育问题为题的讲演就达20多次。
来华讲学时间之长,内容范围之广泛,在西方学者中实属罕见。他的讲演传播实用主义哲学,宣传美国的文化、社会政治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在我国知识界中产生很大影响。在这期间,我国学者撰写发表的介绍、评述实用主义的文章甚多。当时颇有影响的《新教育》杂志,1919年第3期还特地出版了“杜威号”专刊。
传播与宣传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首推胡适,他不仅系统地介绍实用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实在论、经验论、真理观、方法论,而且把杜威的方法论概括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具体运用到“朴学”与“红学”的研究中去。 “五四”时期,胡适连续撰写《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并相继完成《国语文法概论》、《白话文学史》等著作,对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而成为现代中国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理论倡导的同时,胡适还进行了一些文学创作的“尝试”。
其小说、剧本均未见成功,独有出版于1902年的《尝试集》,乃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颇有开拓之功。胡适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剧情里女主角留下「孩儿的终身大事,孩儿该自己决断」的字条,与恋人离家出走。
这是受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派「问题小说」。 文学创作非其所长,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另一主要贡献是输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义》、《贞操问题》,当年都是振聋发聩之作。
从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到《人权论集》,再到主办《独立评论》,胡适始终坚持独立姿态和批判精神。 1920年3月,胡适(右二)同蔡元培(左二)、蒋梦麟(左一)、李大钊(右一)合影。 胡适称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并断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照他的理解,所谓整理国故,就是用科学方法对三千年来破碎的古学进行一番有系统的研究。故胡适治学特重方法,屡次撰文介绍清儒与西哲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再三声称他的学术研究都是为了证明并推广其“科学方法”。 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他治学有两个主要领域,一是中国哲学史,一是中国文学史。
都是开一代新风,功不可没。在1919年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中,胡适首先采用了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和方法研究中国先秦哲学,把孔子和儒学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用“平等的眼光”与诸子进行比较研究,破除了儒学“独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尽管《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版了上卷,《白话文学史》也没有下编,可这两部书都是建立规范并奠定学科基础的经典性著作。
后人可以赞赏,也可以批评,却无法漠视其存在。前者的平视诸子以及历史的眼光,后者的双线文。
相关推荐
- 汽车发动机机油油压不正常是什么原因?
- 建立一个橡胶制品实验室需要哪些设备?
- 最简单的科普 图解摩托车头盔的主要种类和功能
- 你知道四大发明是指哪些,都是在什么时期吗?
- 四大发明在哪个朝代
- 《我们不能是朋友》结局在一起了吗?
- 玻璃钢管道价格举例 安装要求介绍
- 线刚度与弯曲刚度有什么区别?
- 脆红李主要产地在那里?
- 石家庄中正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 怎样去除鳗鱼的骨刺做丸子?
- 我们不能是朋友结局
- 鳗鱼怎么去刺
- 荷兰菊什么季节开放?
- 怎么让玫瑰花保鲜 保鲜玫瑰花的窍门
- 法拉利california里面最多能坐几个人
- 玻璃钢价格怎么算?
- 什么是梁的线刚度
- 弹力丝 怎么用
- 摩托车多功能头盔有哪些 摩托车头盔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