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振动时效的国家标准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2-12浏览:4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5712-2010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于2010-12-23发布,将于2011-7-1实施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标准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6)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汤小牛、刘久明、卢军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效果评定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钛及其合金)等材质的铸件、锻件、焊接件、模具、机加工件的振动时效工艺及其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机械式振动时效装置(同期报批) 3 术语和定义 GB/T××××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全程扫频和局部扫频 Span scanning & local scanning 时效装置从最低转速到当前偏心矩下最大转速全范围内扫频称全程扫频。 时效装置在当前偏心矩下某一段转速范围内扫频称局部扫频。 3.2  振型 Vibration mode 工件受某一频率激励产生共振,在其某一点位移达到最大值的瞬间,工件各点的位移形成的线或面称为振型。 3.3  节点和节线 Vibration node & Vibration nodal line 工件共振时,振型上振幅最小处称为该振型的节点,简称节点。 节点连成的线称为该振型的节线,简称节线。共振时,工件可能有多个节点或节线。 3.4  振型有效区 Effective area of vibration mode 工件共振时,在工件相邻节线之间或相交节线所围区域内,其动应力等效值在该区域内动应力等效值峰值的0.707倍以上的区域称为该振型的振型有效区,简称振型有效区。 3.5  有效频率和有效振型 Effective vibration frequency & Effective vibration mode 工件以某频率共振,若其振型有效区能覆盖工件被重点关注区域或其残余应力较大区域,则该频率对应的振型称为有效振型,该共振频率称为有效频率。 3.6 时效频率 Eging frequency 当选定某一有效振型对工件进行时效时,为使振型有效区的动应力等效值峰值达到一定数值,在该有效振型对应的有效频率的亚共振频率区内具体选择的激振频率称为时效频率。 3.7 残余应力等效值 Equivalent residual stress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