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幼儿园打针的时候孩子害怕怎么办,怎么才能让孩子变勇敢?

作者:晨曦发布时间:2023-02-25浏览:471


一是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

如果大人首先一脸焦虑,孩子就会觉得问题严重,会吓着他们。我记得,在女儿三岁快上幼儿园前,学校要求抽静脉血化验。我和爸爸,先把她带到指定医院体检,然后抽血。刚下电梯,就听见好几个孩子哇哇大哭。因为是第一次带孩子抽静脉血,我和爸爸也有点担心,虽然没说,但孩子已经敏锐地感觉出来我俩的情绪了,满眼焦虑的问我:“这些小朋友怎么都哭了,是不是很疼。”所以说,孩子是很敏感的,只有大人先保持内心平静,孩子才能坦然面对恐惧。

二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语言向他说明。

打针前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好心理预设,告诉他什么时间要去打针这件事,以及为什么带他去。比如:告诉孩子他现在生病了,需要打针,打针可以治病。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表达出来。

三是对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要过分缩小。

每次带女儿打针时,为了消除她的紧张情绪,我都会鼓励她,提前给她打气:“妈妈觉得你很勇敢,其实打针就有一点点疼,是可以忍受的。”这样说就是告诉孩子疼的真相。许多家长带孩子打针时,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就说“一点也不疼”。当孩子上一次当后,就绝不肯再上第二次当;下次再让他来打针时,就会因为不信任大人而拒绝打针。

四是激发孩子的勇气。

在告诉孩子打针疼的真相后,我还会接着跟孩子说:“如果你觉得很疼,想哭就哭出来,妈妈就在你身边会保护你的,不用担心。”这样说既给了孩子鼓舞、给了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又给了她退路,让她觉得想哭也没事。其实,孩子的忍耐力是很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难的事情。但同时也要给他们退路,不要让孩子为自己流露的“不坚强”而感到羞愧。

五是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

我平时会买一些,医院就医的绘本给孩子看,有时间就和孩子玩假扮游戏,一遍遍地模仿看病、打针、吃药的场景,这样孩子就能在游戏中,通过语言释放自己害怕的情绪。

家长一定不要跟孩子说“不打针警察就来抓你”,或“吃了这药,就给你买个遥控汽车”等方式,达到让孩子打针的目的。这种收买、哄骗和强制的手段,无形中是放大了孩子的痛苦。而且,这种做法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并不能真正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