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唐雎不辱使命》一些练习题!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2-27浏览:460
1. 凉山州(2009四川省)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 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 易: 岂直五百里哉 直: 长跪而谢之 谢: 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2分) 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答案:15.(2分)加重语气的助词(可译为恐怕、大概、一定要)交换 只(仅仅) 道歉 16.(1分)“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 17.(4分)(1)安陵君于是就派唐雎出使秦国。(两个“使”1分、翻译通顺1分)(2) (2)胸怀愤怒尚未发作的时候,天上就降下了预示吉凶的征兆。(“休祲”1分,翻译通顺1分) 18.(2分)用反问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19.(2分)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1.对下列选文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交换 B.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C.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布衣:平民 D.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感谢。 3.下列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选文第一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答案:
1.D
2.C
3.B3. 乌鲁木齐市(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l7~21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岸势犬牙差互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19.填空。
秦国企图用 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引出唐雎 一事。“ ”写出了这场外交斗争的结局。 20.结合文章内容,简析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答案:17.C中的两个“冠”都是“帽子”的意思。 18.如果有才能、有且H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19.易地出使秦国 长跪而谢之 20.语言(或“对话”)描写。(1分)突出人物思想性格,推
6.通读全文,联系秦王的态度,简洁地概括他“易地”的目的。 答: 。
7.划出文中秦王对唐雎态度变化的句子,并简析他的性格。
答: 。
8.读唐雎回答秦王的句子,并简析他的性格。 答: 。
9.第3段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简析他这样做的目的。 答: 。
二.根据课文内容,用文中原句回答。
1.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的尊严。
2.秦王恼羞成怒,以 , , ,相胁。
3.唐雎慷慨陈词,历数专诸、聂政、要离三个刺客,以 , 歌颂其壮举。
3.仔细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⑴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答: 。
⑵ 与臣而将四矣 答: 。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答:
1.其:表希望的语气词 恐怕、大概,表揣测语气 于:从 给
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⑴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⑵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