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屈原的渔夫全文鉴赏(屈原渔父原文及翻译)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2-05-17浏览:495


在“楚辞”中读到这篇《渔父》,记录在司马迁《史记》里。《渔父》留给后人的思想和精神:“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屈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高风亮节,也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民念忍不忘地纪念他的原因。尤其在一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不去同流合污,也不混水摸鱼地贪污腐败,而是洁身自爱,我行我素是多么难能可贵啊!渔父鼓棹而去的歌声,更是悠远流长,直指人心:“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足”。一首《沧浪歌》,传唱两千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灵魂,唱出了古仁人志士(今共产党人)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

屈子不能醒时人,而能醒后来者千世万世之人。君愿推荐大家共赏之。

渔父•屈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

1.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2.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3.三闾(lǘ)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屈原曾任此职。4.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5.淈(gǔ):搅浑。《说文》:“淈,浊也。从水,屈声。一曰滒泥,一曰水出貌。”6.哺:吃。糟:酒糟。歠(chuò):饮。《说文》:“歠,饮也。” 醨(lí):薄酒《说文》:”醨,薄酒也。” 成语:哺糟歠醨。7.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8.沐:洗头。《说文》:“沐,濯发也。”9.浴:洗身,洗澡。《说文》:“浴,洒(xǐ)身也。”洒,古同“洗”。10.察察:皎洁的样子。11.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12.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13.莞尔:微笑的样子。14.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15.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亦名《孺子歌》,又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可能是流传于江浙一带的古歌谣。16.濯:洗。17.缨:系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在颔下打结。18.遂去,遂:于是。去:离开。19.不复与言,复:再。

译文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看到屈原便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屈原说:“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通达事理的人对客观时势不拘泥执着,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个个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忧国忧民行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使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哪里能让洁白的身体去接触污浊的外物?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中鱼鳖的肚子里,哪里能让玉一般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板离屈原而去。口中唱道:“沧浪水清啊,可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水浊啊,可用来洗我的双足。”便离开了,不再和屈原说话。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