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翻译一字一字的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3-08浏览:459


第一则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实词:时(按一定时间)、习:(实习、温习)、乐(快乐)、愠(恼怒)、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知(了解)。 虚词:之(代词它,指学习的知识),而(顺承关系,转折关系“可是”)。

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补充: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称孔子、墨子、老子。《论语》中“子曰”中的“子”都指孔子,也可译为“先生”。 学:指学习礼(包括各种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等。 句子翻译: 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则语录: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1)实词: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 为(动词,成为,作为); 虚词: 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之”,代能够温故而知新的人。) 翻译句子:注意省略句式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语录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重点: 实词:殆(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虚词:则(连词,就) 通假字:罔(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翻译句子: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

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第四则语录 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1)重点: 实词:通假字:亡(通“无”。

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谓(称为)。 翻译句子: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自己所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第五则语录 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1)重点:实词:心(古代指头脑);虚词:则(就);之(表停顿、无意) 翻译句子: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第六则语录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1)重点词语:虚词:而(转连“可是”、顺连) 翻译句子: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花纹。 第七则语录 1、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

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2、(1)重点词语: 实词:假(借助)虚词:固(本来)。故(所以)。

以(介词,用来,来) (2)译句:事物都有长短,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第八则语录 1、以修身自强,则配尧舜。

2、(1)重点词语: 实词:配(与之相配) 虚词:以(能)。 (2)译句: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和尧舜齐名。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能成为圣贤。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