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有个“接舆”的典故,请问是什么?

作者:山水闲人发布时间:2023-02-25浏览:464


接舆

接舆 jiē yú ,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躬耕以食”,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详细内容参见:晋·皇甫谧《高士传·陆通》)

接舆佯狂避世,曾迎 孔子之车而歌.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东晋诗人陶渊明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之句,就是借用的“接舆歌凤”的典故.在《庄子·人间世》亦有类似记载.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之句.

《论语·微子》中的记载: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译文】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接舆便是其中隐士的代表

译文寒冬过后的山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

我拄杖倚在我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

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

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前发酒狂.

赏析这首诗所要极力表现的是辋川的秋景.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则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