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朗诵技巧

作者:大山发布时间:2023-02-13浏览:463


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朗诵不仅可以增强对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感。下面是整理的朗诵技巧。

在选取朗诵选材料时,我们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突出时代感。所选作品要富有时代气息,要能引起听者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共鸣。
2.注意场合。选材必须要考虑场合。

中秋晚会,朗诵《月是故乡的圆》,庆祝教师节,朗诵《献给教师的花束》,效果定然不错。
3.关注对象。对象不同,朗诵的作品也应该不同,不能对什么人都朗诵同一篇作品。

不能给小学生朗诵《致橡树》,也不能对大学生朗诵《爸爸的老师》。
4.考虑自身特点。选材还要顾及个人的特点,如气质、声音等。

要想在朗诵时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过分紧张,张口结舌;过分懈怠,无精打采;追求技巧,忽视内容;缺少变化,色彩单一……这些都将严重影响朗诵的效果。朗诵状态正确与否,是朗诵成败的重要环节,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什么是正确的朗诵状态呢?
1.信心百倍,积极主动;
2.全神贯注,进入作品;
3.动脑动心,有感而发;
4.速看慢读,由己达人;
5.全身松弛,用声自如。 朗诵是在深入了解作品基础上的再创造,它的成功离不开一些具体的表现技巧,如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
1.停顿。朗诵中的停顿,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

一般地说,停顿有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三种。语法停顿基本上是与段落、标点符号一致的,逻辑停顿是揭示思想逻辑或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作的停顿。在表示激动的感情时,可以延长或缩短语法停顿的时间。这种停顿也就是感情停顿。


2.重音。重音是指朗诵时把句子中某些词语读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力度、强度来体现。重音通常分成两类: ⑴ 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重读的音。它在句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如短句中的谓语,非领属性的定语,一般状语,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另外,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也往往重读。

⑵ 强调重音。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重读的音,也称逻辑重音或感情重音。它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语言环境、内容、感情、修辞等多种因素所支配,但语句中,对比性词语,比喻性词语,夸张性词语,表示肯定词语等通常读时强调重音。

同一句话,着重点不同,强调重音也不同。强调重音在句子中,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几个词及至整句话。强调重音的强度比语法重音更强些,以突出需要强调的部分。句中有强调重音后,语法重音就自然消失。


3.语气。作品的思想感情诉诸词章文采,朗诵的思想感情诉诸声音气息。在朗诵中,总的色彩体现在基调中,具体色彩体现在语气中。

语气的色彩并非朗诵者随心所欲地涂抹,它是语句内在的具体思想感情的积极运动的显露,这种显露就在声音气息的变化上。比如── 爱的感情一般是“气徐声柔”的。语气色彩造成温和感,口腔松宽,气息深长。 憎的感情一般是“气足声硬”的。

语气色彩造成挤压感,口腔紧窄,气息猛塞(即流动猛,多阻塞)。 悲的感情一般是“气沉声缓”的。语气色彩造成迟滞感,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

喜的感情一般是“气满声高”的。语气色彩造成跳跃感,口腔似千里�。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