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沁园春长沙赏析写作角度(沁园春长沙写作背景)

作者:小雪发布时间:2022-06-19浏览:481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和卓越的书法家。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领导长沙、安源等地的工人运动。1923年,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1927年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并率部奔上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任总政治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被选为主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76年9月9日因病于北京逝世。生平创作了大量的著作和诗词,代表作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沁园春·长沙》等。

创作背景

1925年,毛泽东途经长沙赴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际,重遊岳麓山、橘子洲头,看见眼前景色,回忆往昔岁月,心潮起伏,激情澎湃,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看似写景记游之作,实乃抒情言志之词。

上阙“记”当下,起始三句,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描写词人于寒冷的秋天,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向北流去的湘江。以下七句,由看字领起,先看山,红彤彤一片;后看水,清沏见底;上看雄鹰,翱翔在天空;下看游鱼,遨游于水底。时令已到深秋,却有春意盎然之感,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色引发了词人对现实世界的感慨。接下来一个怅字,表达了词人对革命未来的担忧——谁来主宰这动乱的国家呀?下阙“忆”往昔,那时正值同学们年少气盛,风度不凡,才华横溢,知识分子爱国之气高昂,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指点江山,批评国事,把当年那些寄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万户侯”视若臭不可闻的“粪土”。

这首词也体现出了较强的艺术特色:首先,长于写景,善于抒情,重在言志。本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写景也好,抒情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言胸中之志。上阙重在写景,下阙重在叙事,上下阙都以发问的形式,回答了“谁主沉浮”,谁“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问题。其次,层次清晰,生动有趣。上阙写景,由远及近,由上而下,海阔天空,层次分明,形象生动:下阙叙事,条理清晰,充满自信、自豪的感情色彩。最后,首尾呼应,气贯全词。起始用“湘江北去”写水,中间用“谁主沉浮”发问、结尾用“浪遏飞舟”作结,使全词以“如蛇自嘬其尾”,“如轮之园”的巧思给人以由柔至刚的回环韵味与刚柔相济的美感。


声明:部分资源转载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权或者知识有谬误之处,麻烦通知删除,谢谢!联系方式: zzsla2022#163.com